![]() |
|
|||
新華網蘭州10月8日電題(記者張欽)雖然社會各界一再倡導文明旅遊,可記者在國慶長假前後採訪發現,在博物館佛教造像前放錢許願等“中國式遊園”陋習,仍像牛皮癬難治。
在甘肅省博物館,佛教藝術陳列館裝飾精巧,有身臨莫高窟之感。然而記者7日看到,一尊尊佛教造像前密密麻麻地滿布一元、五角的鈔票,大煞風景。有些造像(複製品)手中,留有摺疊成小方塊的鈔票,可見部分遊客精準投擲之用心良苦,嫺熟空氣力學之技藝超羣。恍然間,不知這裏是博物館還是寺廟,這扔錢客不知是遊客還是香客。
在蘭州市動物園,仍有一些遊客將飲料扔上猴山,把零食塞給飛禽。動物固然不知“病從口入”尚可理解,遊人對盡人皆知的禁止餵食忠告不予理會,則令人不解。隔離動物的鐵網越來越密,但投食之舉仍屢見不鮮。這說明,違規者不是不明事理、不知危害,而是少了些身旁有人零距離提示的難爲情。
從“到此一遊”,到見佛扔錢、見動物餵食,不文明旅遊現象不一而足,由來已久。樹立新風尚、根治“牛皮癬”非常迫切,確實也難以畢其功於一役。但一個巴掌拍不響,遊客陋習固然難改,管理者也存有畏難怠惰心態、聽之任之之嫌。館方不自珍重,自然成了“破窗”。
就甘肅省博物館而言,佛教造像之下紙鈔之多,足見“非一日之寒”,可在這裏卻看不到一塊提示的牌子。陳列館裏有多名工作人員巡視。如果及時阻攔,也不會使一個莊重典雅的博物館不倫不類、失了體統。就是將散在各處的紙鈔及時清理、恢復原貌,也是沉默的反對。但很遺憾,這最起碼的態度也被沉默的放任所代替。
環境可以對一個人產生強烈的暗示性和誘導性。“破窗理論”稱,一扇窗戶被打破,如果沒有修復,將會導致更多的窗戶被打破。大千世界,有多少人真的願意堅守陋習?只是在社會從衆心理的影響下,膽大者的陋習因乏人及時干涉,便“蔚然成風”。樹立旅遊新風尚,人人有責,但就館方、園方等管理者來說,更是首當其責,責無旁貸。
(來源: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