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記者從市衛生局獲悉,10月9日,由市衛生局、市殘聯主辦,河西區衛生局、市精神衛生中心、市健康教育所等承辦的2013年世界精神衛生日宣傳活動在河西區佟樓公園舉辦。市精神衛生中心的專家及廣大羣衆約200餘人參加了此次活動。

自1992年起,世界衛生組織將每年的10月10日確定爲世界精神衛生日,其目的就是提高公衆對精神疾病的認識,分享科學有效的疾病知識,消除公衆的偏見。今年是第22個世界精神衛生日,也是我國《精神衛生法》實施後的第一個宣傳日,宣傳主題確定爲“發展事業、規範服務、維護權益”。近年來,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爲提高本市精神衛生工作水平,維護精神障礙患者合法權益,提高大衆心理健康水平,本市開展了一系列工作,包括加強精神衛生專科醫療機構載體建設;與財政、民政、公安、殘聯等部門加大對貧困精神障礙患者的救治救助;在全市範圍內開展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治療工作,目前在管患者近3萬人;開展青少年兒童等重點人羣心理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設置心理援助熱線等活動,普及心理健康知識等活動,均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今年5月1日《精神衛生法》正式實施,這是我國第一部以單一疾病爲對象的法律。法律對精神障礙預防、診斷、治療和康復,精神衛生工作的方針原則、管理機制和保障措施,維護精神障礙患者合法權益等都作了詳細規定。法律還明確精神疾患的收治住院必須以自願爲主要原則,使多年來飽受各界質疑的“被精神病”現象得以終結。這一變化,可能使更多的精神病人在社區中生活,也對社區精神康復和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戰。爲此,市衛生局在《精神衛生法》實施前後,舉辦了四次《精神衛生法》培訓班,覆蓋全市各區縣衛生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三級綜合醫院相關行政人員和全部精神科醫師,共計900餘人,爲今後本市依法提供規範的精神障礙患者管理治療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礎。市衛生局還將大力推動本市精神衛生體系建設,逐步建立以精神衛生專業機構爲主體、綜合醫院精神科和心理衛生門診爲輔助、基層醫療機構和精神疾病社區康復機構爲依託的精神衛生服務體系,完善精神衛生工作的綜合管理機制和保障措施,逐步拓展精神衛生服務的範圍,整合資源,提高本市精神衛生工作的服務水平,更好的保障精神疾病患者的合法權益。

活動現場,市精神衛生中心的十餘位專家向在場羣衆提供免費諮詢。專家表示,現實中公衆對精神障礙患者的歧視與偏見,是讓病人不願主動就診的主要原因之一,本市精神障礙患者主動到精神專科醫療機構就診率低於10%。而精神疾病是可控可治的。對輕症患者來說,首次發病的精神疾病在醫生的指導下,配合社會和家庭進行的積極干預,大多數精神疾病都可以達到較好的恢復效果,相當一部分精神疾病是可以治癒的;對重症患者來說,堅持服藥,配合醫生進行系統治療,加強社會功能的恢復,就可以減少復發,促進患者早日迴歸社會。如精神分裂症經治療有1/3的人可恢復到原先的狀態,1/3的人可帶着症狀生活;80%-90%的焦慮症、憂鬱症患者均可獲治癒。

活動現場,市精神衛生中心向羣衆發放了心理測查項目體驗券和心理科病房及行爲藝術康復中心參觀券,讓更多市民瞭解精神衛生中心的服務內容,逐步消除社會歧視。現場還舉辦了精神疾病患者作品展示。市精神衛生中心將於10月10日當天開展院內全天免收掛號費的義診活動。
同時,市衛生局啓動了本市精神衛生宣傳月活動。市衛生局將在10月10日世界精神衛生日前後,利用一個月的時間,採取集中宣傳與日常宣傳相結合的方式,組織開展深入基層的精神衛生知識講座、對街道工作人員、民警、殘聯幹事的精神衛生知識培訓與宣傳、在公園、商場、公交車輛等公共場所發放宣傳材料等活動,廣泛宣傳《精神衛生法》的重大意義,提升全社會對精神衛生工作的關注程度,普及精神衛生知識,提高本市居民精神衛生知識知曉率,引導公衆關注心理健康,預防精神障礙的發生,營造全社會支持精神衛生工作、關愛精神障礙患者的良好氛圍。(記者趙首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