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現在各地都在大力發展文化產業。文化是產業,也是民生,同時更是城市文明的“動力源”。
但一些人有個誤區,那就是隻要文化產業強大了,城市文明就會來了。這兩者之間既有聯繫,又有很大區別。從概念範疇上講,文化產業只是“文化”的一部分,而文明的概念則大得多;從性質上講,文化產業是可以“物化”的,但文明卻不能。當我們說一個城市有文化實力時,可能會想到這座城市中的風貌名人、人文景點、自然景觀等等,但是有了這些資源的城市,未必就等同於有了城市文明。
中華文化確實源遠流長,浩瀚無邊。但正因她的這種龐大體量,所以肯定會摻雜進泥沙雜質。我們說文化是城市文明的“動力源”,潛臺詞實際上指的是“健康的文化”。
在各地的文化熱中,有一些就是不恰當甚至不健康的。比如餐飲文化中,有正面的中華飲食文化,但也出來了“少爺小姐菜”、“青樓菜”等一些怪異產品。這些東西可能會吸引一些消費者,會產生GDP,但對城市文明的潛在殺傷力卻不可小視。
當我們說文化的發展促進文明時,絕不是說類似於乞丐文化、流氓文化之類的東西都能促進文明。我們需要的是健康的文化。正如天津這些年來,以文化中心及一批高水平演出爲代表的文化建設,讓戲劇展演、津味相聲、美術展、音樂會遍地開花。我們在努力做着大量工作,就是因爲我們懂得:健康的文化才能陶冶情操,滋潤心靈,提升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