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新華網蘭州10月19日電(記者連振祥)兩漢時期是西北邊塞不斷得以鞏固和加強的時期,同時也是西北邊塞農業大發展時期。此時這裏的糧食作物是什麼呢?漢簡記載,主要爲粟類和麥類。
“金關漢簡中有很多糧食、蔬菜等相關農業作物的記載。”在近日甘肅金塔縣召開的居延遺址與絲綢之路歷史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上,甘肅簡牘博物館的研究人員韓華說。據瞭解,甘肅簡牘保護中心近兩年對上世紀發現於金塔縣肩水金關、地灣和大灣三個漢代遺址的約4000枚簡牘進行了整理和校釋。“其中記錄的糧食作物主要有粟類和麥類。”
史料記載,漢武帝擊敗匈奴收復河西“列四郡據兩關”後,就把河西四郡農田水利開發作爲國家大計,在內地大量移民實邊的同時,還增派軍士駐守,實行軍屯,西北邊塞也真正進入了農業大開發時期。甘肅出土的漢簡中有相當數量的簡牘記錄了當時農業生產的狀況,其中就有農作物。
“漢簡中記載的粟類作物,廣義上是指我國北方統稱的穀子。”韓華說,“瓜州破城子遺址和河西漢墓中的出土實物已經證實與現在的穀子相同。”
據瞭解,漢簡中記載的粟類作物主要有粟、黍。黍去皮後叫黃米,比小米稍大。肩水金關漢簡除了直接記錄以上作物外,對已經加工完的粟類作物有專門的名稱,如樑米。
韓華說,粟類農作物耐旱,早熟,適合半乾旱地區栽培,結合居延地區的地理特徵可知,兩漢時期粟類是該地區的主要農作物之一。
金關漢簡中關於麥的記錄簡文很多,名稱也不一,分別爲麥、大麥、小麥等。韓華說,在上世紀居延遺址的考古發掘中,肩水金關遺址中就有“小麥粒”等農作物的炭化物標本出土,這是小麥在居延肩水屯墾區種植的直接證據。從已經出土的漢簡記錄的頻率來分析,當時小麥的播種面積要遠遠小於大麥。
據瞭解,除了糧食作物外,從金關漢簡的記載可以看出,兩漢時期西北邊塞還有蔬菜如蔥,飼草作物如茭、葦、藁以及農副產品如豉、醬、酒等,可見那時農業還是很發達的。
(來源: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