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爲了保護於橋水庫水源質量,薊縣在對庫區南部居民實施遷移的同時,啓動新一輪水源保護工程,通過實施農業種植結構調整、生態文明村建設、畜禽養殖技術改造、水庫封網管理四項措施,保證天津市民飲水安全。
調整農作物結構 發展生態農業
“爲減少因施用化肥農藥導致的水污染,薊縣將對於橋水庫周邊8.3萬畝農作物進行結構調整,大力發展綠色農業、高效農業、生態農業。”薊縣相關負責人對記者說,在實施新一輪的水源保護工程中,將對於橋庫區水平面22米高程環線以上的8.3萬畝農作物結構進行調整,共涉及10個鄉鎮203個村。3年內,將新發展金銀花3.5萬畝,栽植金銀花2330萬株。種植優質核桃計劃新發展4.5萬畝,栽植優質核桃198萬株。
此外,薊縣還將引進農業龍頭企業,以資金、銷售渠道、種植技術等優勢帶動農民進行農業種植結構調整,形成“龍頭連基地、基地帶農戶”的發展模式,促進庫區周邊農民增收致富。
周邊77個村莊 創建生態文明村
負責人說,薊縣在實施新一輪的水源保護工程中,將對於橋水庫庫區周邊77個村莊實施生態文明村創建,生態村的垃圾、污水全部實行無害化處理,以提升村莊宜居環境。
在於橋水庫周邊共有最靠近庫區的一線村112個,在新一輪的水源保護工程中,其中50個村將集體遷入新城居住,餘下的62個村將實施生態文明村提升工程。此外,對一線村周邊的另外15個村實施生態文明村創建工程。按照“缺什麼補什麼”原則,全面實行垃圾、污水無害化處理和環境清整、道路硬化、村莊綠化美化淨化建設。
水庫封閉管理 清除魚塘蝦池
“在新一輪水源保護工程中,我們將對於橋水庫實施封閉管理,環庫沿22米高程線實行封網設立警戒區,警戒區內坑塘、魚池、耕地全部植樹種草,恢復林草溼地生態系統。”負責人說,於橋水庫設立封閉網後,庫區22米高程線以下警戒區內將不再保留水產養殖和大田農作物種植,所有魚塘蝦池全部清除。按照“宜林則林,宜草則草,宜溼地則溼地”的原則全部植樹種草,實施林草溼地工程。植樹以雜交楊和柳樹爲主,種草以蘆葦爲主,按規範和標準統一種植,植樹種草收益歸農戶。
此外,庫區封閉後將合理留出進出通道,以方便羣衆入庫捕魚和看護林地。對留口處的管理,有關部門將制定管理辦法,嚴格進行管理。水庫22米高程線以下的警戒區內,將設立前置庫、截污溝、巡視路和警示標誌等設施。
養殖技術改造 推廣生態畜禽養殖
負責人說,於橋水庫周邊存在不少養殖戶,傳統的、不科學的畜禽養殖方式對庫區水質造成了一定影響。將在於橋水庫周邊村鎮全面推廣生態牀養殖技術,實現畜牧業生產“零排放”,進一步保護水庫水質。爲推廣該項生態養殖技術,對匯水流域養殖業豬10頭以上、雞500只以上、鴨200只以上規模的圈舍,實施生態牀技術改造,規模以下零散養殖,通過引導自行淘汰,以改變庫區流域生態環境,保證水源乾淨清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