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歐美同學會是辛亥革命後中國社會走向民主和進步的產物,是爲數極少的、具有百年曆史的團體。民國以來成立的數百個政黨、團體和組織很快就消亡了,而歐美同學會卻能夠歷經百年風雨而存在,至今仍然保持着勃勃生機,顯示出強大的生命力。歐美同學會爲什麼能夠長盛不衰?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契合了歸國留學人員溝通聯誼、團結互助的需要,這是歐美同學會能夠長期存在的根本原因。早期歸國留學人員出於社交需要,就在各地建立留學人員組織,這促使歐美同學會於1913年率先在北京成立,之後廣州、上海等許多地方相繼成立了歐美同學會,開展喜聞樂見的各類活動,在這裏他們可以找到歸屬感,獲得友情、關懷和理解。
二是與近現代以來連綿不斷的留學報國事業相聯繫。近代以來,一代又一代留學人員爲掌握強國富民本領和尋求救國救民道路而負笈求學。這時,由於交通通訊不便,留在國外報國無門,學成歸國纔是報效祖國的唯一選擇。歐美同學會就是在這時由歸國留學人員創立的團體,是因出國留學而孕育、因學成歸國而誕生的,是留學報國的產物。成立以後,歐美同學會一直高舉留學報國的愛國主義旗幟,成爲愛國主義的體現和象徵,團結和凝聚了一代又一代留學人員,獲得長期存在和發展的生機和活力。
三是得到了廣大會員始終不渝地維護和社會各界的關心支持。歐美同學會曾經面臨幾次生死存亡的重大危機,都是在會員努力下化解的。抗日戰爭爆發後,會所被日軍佔領,會員們在昆明等地開展活動;抗戰勝利後,陳岱孫等會員通過努力索回會所,實現了會務復興;新中國成立後,會員們執着地申請登記註冊,終於獲得合法地位。“文革”結束後,茅以升、周培源等上書要求恢復活動並得到批准,歐美同學會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新中國成立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黨和政府對歐美同學會的支持超過歷史上任何一個時期。新中國成立初期在許多團體被取締的情況下給予歐美同學會合法地位;“文革”結束後批准歐美同學會恢復活動,黨和國家領導人多次出席歐美同學會的重大活動,將歐美同學會確定爲黨領導下的人民團體,爲歐美同學會增冠“中國留學人員聯誼會”的會名,爲歐美同學會日常工作和會所建設劃撥經費、提供支持。在黨和政府以及社會各界的支持下,現在是歐美同學會成立百年來最好、最興旺的時期。
還有重要的一條是,堅持與時俱進、努力適應時代發展和社會需要。歐美同學會一直根據時代的變化,不斷地加以調整,使自己能夠適應國家、社會和人民的需要。會章先後作過12次修改,涉及團體宗旨、任務、範圍、性質等,歐美同學會也由成立時的聯誼交友俱樂部,演變成爲民國時期追求民主、崇尚科學的愛國社團,新中國成立以後發展成爲黨和政府領導下的進步社團,改革開放後成爲致力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羣衆團體,2003年增冠“中國留學人員聯誼會”會名後,成爲影響更加廣泛的人民團體。
歐美同學會逐步建成了服務會員、服務留學人員、服務社會各界的會所,成爲北京著名的社交場所。會員們不管在軍閥爭鬥的兵荒馬亂中,還是抗日戰爭的顛沛流離中,或是“文革”下放改造中,都關心“家”、惦記“家”、想念“家”。會所無言,但一磚一瓦都凝聚着衆多會員的心血。
(作者系歐美同學會·中國留學人員聯誼會副祕書長)
《人民日報》( 2013年10月30日20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