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攝影齊琦
天津北方網訊:家住河西區灕江裏的張湘運、李潔母女倆雙雙病殘,家住5樓,每天買菜做飯都成了難題。鄰里、社會團體的幫助,讓母女倆日子雖然艱苦可依然快樂着,爲了回報社會,母女倆決定,一起捐獻遺體。12日,母女倆一起在公證處工作人員的見證下籤署志願書。
母女病殘5樓成“天梯”
5層居民樓有多高,昨天上午記者一口氣登上5樓僅用了不到1分鐘,可對於家住5樓的張湘雲、李潔母女倆來說猶如“天梯”。一處20多平米的房子裏,76歲的張湘雲老人見到記者後緩慢地從牀上往下挪,扶着圓桌踉踉蹌蹌站起身,站立了四五秒鐘後,緩緩邁開一步,45歲的女兒李潔趕緊上去攙扶,李潔的右手幾乎使不上勁,中指、無名指和小拇指扭曲嚴重,只能一隻手吃力地攙扶着母親。張湘雲老人患有嚴重心臟病,8年前又患了乳腺腫瘤,在治療時打針導致靜脈血栓下肢病殘。女兒李潔從小身體不好,20多年前患了類風溼、心臟病,脊柱、手腳、腹部嚴重變形,如今也成了肢體殘疾,由於患病,李潔從未外出工作過。
5樓不到20米高度,對李潔來說,回家的路很長也很難。由於腿腳無力,每爬一層樓李潔都要休息一兩分鐘,如果拎着菜籃子和其他重物,一層樓要休息兩次,5樓要爬15分鐘才能到達。
衆人幫扶母女感恩
當得知張湘雲、李潔母女倆上下樓困難時,灕江里社區、殘聯志願者等愛心團體,紛紛伸出援助之手。李潔告訴記者,如今社區的志願者,幾乎每天都要幫助母女倆買菜、隔三差五還送米麪,鄰居們也經常做好飯菜送來。前不久,李潔患病住院,都是鄰居和社區的工作人員幫忙照顧的。
殘聯的志願者們還經常到母女倆家裏幫忙洗衣服、做衛生。母女倆不知怎麼回報這些好心人,通過媒體看到了本市器官捐獻宣傳服務隊隊長趙永華幫人完成捐獻遺體、器官的事蹟後,母女決定以捐獻遺體、器官的方式回報社會。“我們也沒別的能爲社會做的,就希望能爲醫療研究做些貢獻。”李潔說。
公證員免費上門服務
母女倆行動不便,去公證處公證成了難題。當河西區公證處工作人員得知母女倆的情況後,派出兩名公證員上門爲母女倆服務,公證員指導母女倆填寫志願書並簽字。公證員表示,對於這種支持社會公益事業行動不便的市民,公證處可以免費上門服務,按照正常公證流程,一般完成公證要15個工作日,但對於張湘雲母女倆的特殊情況,公證處特事特辦,只要3個工作日就能完成。
“總算了卻了一樁心願,謝謝所有幫助我們娘倆的好人們。”張湘雲老人說。趙永華告訴記者,今年本市已經有29例完成了器官捐獻,是去年的兩倍,申辦器官捐獻的有200多例。(記者王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