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55秒交易額突破1億元,6分零7秒交易額達到10億元,1個小時交易額超過67億元……11月11日,伴隨着中國最大網絡購物企業阿里巴巴交出的實時“票房”,全球最大網絡購物狂歡的盛況全畫幅展現在世界面前。“雙11”本來是中國人“發明”的光棍節,但在電子商務企業的集中式營銷和數億人通過點擊“購買”進行互動的共同烘托下,網購狂歡節的名頭遠遠蓋過4個“1”此前被賦予的意義。當阿里巴巴一天的“票房”最終定格在350億,“中國版創造經濟的典範”(韓國《首爾經濟》語)得到最爲有力的詮釋,也讓外界看到中國的一個新增長點。《紐約時報》11日稱,持續一天的購物狂熱凸顯電子商務在中國的飛速發展,預計中國今年將超過美國成爲全球第一大電子商務市場。韓國《朝鮮日報》則表示,面對迅猛成長的中國網購市場,全球企業都在忙着佔據一席之地,有專家認爲,在進入中國網絡購物的問題上,不是選擇進不進而是必須進的問題。
光棍節成世界最大購物狂歡
“6小時成交126億港元,中國‘光棍節’引燃世界最大購物狂歡”,香港《南華早報》網站11日以此爲題稱,中國最大網絡貿易平臺阿里巴巴集團11日打破自己的電子商務消費紀錄,6個小時在線交易超過100億元。自11日零時開始,阿里巴巴旗下的兩大購物網站淘寶和天貓年度網購狂歡的第一分鐘就完成34萬次交易,銷售額超過1億元。1小時內完成67億元交易。德國《明鏡》週刊稱,由4個1組成的“11·11”在中國有着特殊的意義,是中國的光棍節。據說它最初是20世紀90年代由幾名大學生提出的。不過光棍節現在已經演變成一場名副其實的搶購狂潮,網上零售商的銷售紀錄不斷被打破。
英國廣播公司網站11日稱,在電商網站的着力宣傳下,11月11日已經成爲中國網購年曆中最重要的日子。淘寶和天貓等商家都推出打折商品,以吸引消費者。“雙11”網購狂歡2009年剛出現時,淘寶的日交易額不足1億元人民幣,可是去年就實現191億元人民幣的日交易總額。阿里巴巴統計顯示,截至11月11日中午13時04分,集團旗下的天貓和淘寶銷售額已經突破去年的191億元。數據還顯示,此次天貓“雙11”購物狂歡節同時在線購物人數超1700萬,相當於香港人口的2.5倍,能站滿3400個能容納5000人的大商場。天貓官方微博稱,21時19分45秒,天貓“雙11”購物狂歡節支付寶交易額超300億元。截至11日結束,阿里巴巴宣佈實際銷售額達到350.19億元。
“天貓1小時賣出160萬件文胸,疊放起來相當於3個珠穆朗瑪峯高度。”《紐約時報》網站用這個比喻強調銷售的火爆。韓國《亞洲經濟》稱,阿里巴巴今年“雙11”的目標是交易額突破300億元人民幣。300億元可不是小數字,這相當於著名的北京王府井百貨今年1至3季度銷售額的2倍多,相當於沃爾瑪超市中國店面去年一年銷售額的一半。韓聯社稱,外界預測阿里巴巴僅11日一天就可獲益15億元人民幣。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稱,中國週一的瘋狂網購反映出在線購物市場的快速發展。現在網上購物種類五花八門,從榨汁機到嬰兒搖籃、香檳酒、滑雪設備甚至寶馬汽車。《南華早報》稱,新浪網調查顯示,60%多的人表示會在“雙11”網購,只有不到15%的人表示不會。在可能網購的人中,近60%表示會在阿里巴巴平臺購物,其後是京東和亞馬遜,兩者分去19.5%和6.1%的市場。阿里巴巴再次打破自己的銷售紀錄,一些人將功勞部分歸於中國總理李克強。中國媒體最近報道稱,上週阿里巴巴創始人馬雲和其他一些企業家受邀與李就中國經濟前景舉行座談。法新社說,面對網絡購物狂歡,中國實體店也希望從中分一杯羹,百貨商店和超級市場紛紛在週末打折促銷。
美國媒體還給中國“雙11”找到了參照物——美國的“網購星期一”以及“超級星期五”。美國CNBC新聞網以“中國光棍節購物遠超美國網購星期一”爲題稱,今年光棍節在線銷售額預計達50億美元,而美國去年“網購星期一”銷售額是15億美元,今年預計爲23億美元。報道援引一名中國市場研究人士的話說:“光棍節成了零售商的重大日子。從千禧年一代到40歲的消費者都在討論光棍節購物。除了春節之外,這成了商家推出促銷的最重要日子之一。除了光棍之外,所有人都知道這是重大折扣日。中國年輕人因爲房價上漲而感到氣餒,因此他們希望通過消費購物來讓自己開心。”物流公司以及中國國內銀行和信用卡髮卡機構都會從中受益。法國國際廣播電臺稱,有統計顯示,71%的光棍節網購是女性完成的,這導致中國微博上出現“光棍節當天不要忘記讓信用卡鎖死,以防妻子或女友瘋狂網購”的熱門詞條,並引來“歧視女性”之譏。
《華爾街日報》網站稱,在美國,感恩節以及年末假期季會引發一年當中最大規模的週末購物狂潮。而在中國,阿里巴巴的促銷就能達到這種效果。中國消費者在這些網站上的購物金額,超過美國人在黑色星期五和網購星期一在所有網絡零售商上的消費總額。阿里巴巴是全球最大的電子商務平臺:去年公司旗下兩大購物網站淘寶和天貓的商品交易額超過人民幣1萬億元,高於亞馬遜和eBay去年的總和。阿里巴巴表示,淘寶和天貓的包裹量佔中國快遞業總包裹量的一半以上。
中國網購“軟實力”令人驚歎
“雙11”的火爆銷售進一步加劇外界對中國電子商務市場的看好。《紐約時報》11日稱,美國弗里斯特研究公司認爲,中國今年將超過美國成爲全球第一大電商市場。中國消費者今年預計網購消費2900億美元,而美國消費者網購金額預計爲2600億美元。香港貝恩諮詢公司一名合夥人說:“中國消費者喜歡討價還價,這正是光棍節促銷成功的原因。”貝恩諮詢預計,2015年中國電子商務總值將達3.3萬億人民幣。
臺灣《中國時報》11日刊發的一篇評論文章說,阿里巴巴一天營業額超越美國全年最重要的感恩節與網購星期一網上購物總額,表現出的“軟實力”令人歎爲觀止。淘寶網和天貓去年全年的商品交易總額逾人民幣1萬億元,超過亞馬遜和eBay的總和,中國大陸網購商務如此蓬勃發展,臺灣的第三方支付呢?百貨龍頭SOGO正在舉辦週年慶,12天業績目標是89億新臺幣,現場人擠人、周邊交通打結。都是購物,大陸怎麼搞,臺灣怎麼搞,高下立判。韓國《首爾經濟》稱,中國網購的強大實力充滿魅力,去年中國網民人口達到5.64億,進行網購的人超過2.4億。中國網民的強大購買力已經影響到韓國網購結構,不少韓國網店開始推出漢語服務。
在感嘆中國網購規模的同時,一些外媒也強調其中出現的問題。法新社11日稱,在商家重磅廣告轟炸的背後,一些商品實際折扣力度存在疑問。消費者研究組織稱,有零售商在宣佈大幅降價前悄悄提價。美國《外交政策》雜誌網站稱,貨物成交量攀升並非沒有代價,中國媒體稱,大型投遞公司被迫尋找額外的100架飛機運送光棍節產生的3.23億包裹。一名快遞員一天投遞160件包裹,無暇吃飯,在“雙11”前猝死。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稱,中國網絡商家最頭痛的事之一就是如何滿足銷量激增帶來的物流問題。一些客戶此前幾年由於網購後遇到較差的服務和物流延誤,已經對網絡大購物不太感興趣了。
中國資深互聯網觀察家謝文11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雙11”狂歡式網購給人們留下轟轟烈烈的印象。網絡購物的繁榮是對中國零售業目前不合理現象的糾正。物流成本、店面租金太高使商家對線上銷售的積極性大大提高。網絡購物的一大意義在於抑制了物價暴漲,讓三四線城市的消費者也可以買到大城市消費者買到的東西。不過現在這種網絡購物能否持續是個問題。網絡銷售不上稅,此外網上開店的資質帶來一系列問題,如產品質量、假冒僞劣、違禁品銷售等。
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主任曹磊認爲,網絡購物一定是未來的發展方向,包括移動購物、手機購物、虛擬購物、海外購物都會逐漸進入網民的生活。網絡購物狂歡則像黃金週的免費高速公路,給物流、金融系統、銷售和工作人員造成過大壓力。這不是常態化的健康促銷方式,以後應多設立一些消費時點,平時也可以多一些主題性的促銷活動。
中國經濟的新增長點?
“中國電子商務所蘊含的刺激內需能力、創造就業機會的潛力和激發青年創業的成果,令外界看到了中國經濟的新增長點。”新加坡《聯合早報》的評論將網購提升到一個更高的高度。德國新聞電視臺11日稱,中國網絡掀起購物熱潮之際,北京正在舉行十八屆三中全會,改變出口主導型經濟預計是一個重要話題。中國國民儲蓄率高達40%,之前中國官方屢屢鼓勵民衆消費卻收效甚微。現在網上購物正在改變中國,也爲中國擴大內需的新經濟提供了機會。
“長期作爲世界工廠的中國經濟正在變得越來越以服務爲導向。”《紐約時報》稱,體育服裝商李寧、安踏和361度在中國有成千上萬的門店。成立於1999年的阿里巴巴已膨脹爲有2萬多僱員的電商巨人。這反映了中國經濟的成熟,隨着人民日益富裕,服務業在這個國家的作用越來越重要。中國的服務業已經接近佔經濟的45%,與製造業旗鼓相當。
曹磊則對網購狂歡刺激內需的說法保持謹慎。他對《環球時報》記者說,無論今天電商創造多少銷售額,它並沒有創造很大的消費增量,更多的是轉移。線下向線上的轉移,消費時間點的轉移。“雙11”過後銷售額一定會有大幅度回落。這種網絡購物狂歡對中國的經濟轉型具有一定意義,但是實際作用有限。
(環球時報駐美國、德國、韓國、日本特約記者李勇 青木 王剛 李珍 環球時報記者 段聰聰 甄翔 魏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