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歡迎大家來南‘井’大學!”“我忽然‘失足’了!”“他與家人‘分手’十幾年了”……一部“留學生漢語錯題相冊”讓人忍俊不禁,相冊的主人是南開大學一名“90後”大學生:劉瑞麒。
劉瑞麒是漢語言文化學院的大四學生,保送對外漢語專業研究生以後從學院獲得機會從事留學生的漢語教學工作。100多名留學生來自全世界20多個國家,大部分年紀比他還大。幾個月的實踐中,他將留學生們在日常書寫漢語中所犯的錯誤拍成照片並收集成電子相冊。
“留學生普遍認爲漢語是一門比較難學的語言,他們常犯的錯誤也可以分爲字詞、語法、語序、詞性以及對文化的理解不同等幾個類型。”劉瑞麒介紹,“比如南開大學寫成南‘井’大學就是字詞的使用錯誤,‘我午飯吃完剛三個小時’這就屬於日本留學生常犯的語序錯誤。”
“詞性的變化也是留學生們比較難以理解的。比如‘刺激’一詞共有名詞、動詞、形容詞三種詞性,分別用作‘受了刺激’、‘這件事刺激了我’、‘這部電影很刺激’,留學生們對此也會存在誤用和混用。再有一些常見錯誤就是類似“的”、“地”、“得”,“做”、“作”的混用,這些字之間的區別有些中國學生也不能夠完全準確把握。”
當然最普遍的錯誤還是由於文化背景不同而產生的字詞誤用,比如“失足”、“分手”等錯誤使用就屬於這種情況。“由於文化的差異,有時候開的玩笑中國學生很容易就理解了,但留學生卻很難理解。比如他們曾問我爲什麼‘女博士’不能當妻子。”劉瑞麒平時還很喜歡長途騎行,並會把自己在騎行中的見聞在課堂上分享給自己的學生,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中國的文化和社會。比如談到“污染”,他就展示騎行時拍攝的獨流減河的照片,3月份拍的照片水是清的,7月份再去照片中水就是紅的了,這就是“污染”。他經常通過這樣生動形象地講解讓留學生們更好地理解漢語中的詞意。也有學生對騎行很感興趣,並表示非常想加入騎行活動。“我計劃組織大家參與騎行活動,因爲在車輪上看到的、體驗到的中國,是很不一樣的。”
儘管年紀比較小,但劉瑞麒和很多留學生私下裏是很好的朋友,他們一起打籃球、吃飯或者旅行等。日常的交際和課堂上的交際很不一樣,私下裏會隨意地談到一些時事、風俗等,談到中國年輕人就業、買房等面臨很大壓力,留學生們也會表示很理解,同時他們介紹各自國家的一些情況,十二生肖、婚喪嫁娶、傳統服飾、手工工藝、傳統風俗等都是他們感興趣的話題。很多人回國後還繼續保持密切聯繫,他們彼此間繼續分享身邊的見聞。
劉瑞麒告訴記者,一次和兩位分別來自哥斯達黎加和德國的留學生一起外出旅行的經歷讓他尤爲難忘。“我們三個的母語分別是漢語、西班牙語和德語,但我們卻不得不用英語聊天。”對此劉瑞麒也感到有一點無奈,“希望有一天我們的漢語也能夠像英語一樣,走遍五洲,成爲世界通用語言!”
劉瑞麒告訴記者,他製作此相冊的初衷並不是爲了單純搞笑或者嘲笑留學生所犯的錯誤,而是爲了從他們的錯誤中更好地發現規律,有針對性地引導留學生理解中國漢語文化,因此他也很珍惜一線教學的機會,他的畢業論文初步定了“在跨文化背景下的漢語教學”這個方向。劉瑞麒表示,這本錯題集還會繼續增添新的內容,而他也會在漢語教學的道路上繼續走下去。“希望能爲中華文化的弘揚與傳播貢獻一份綿薄之力。”這位“小老師”告訴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