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新華網倫敦12月1日電(記者王亞宏)雖然藝術修養並不是在英國當政客的必備條件,可良好的記憶力卻是不可或缺的。光是憑藉後者,英國首相卡梅倫在訪華前夕又在繪畫方面扮演了一次“知華派”的角色。
在訪問中國前一週的一個大清早,卡梅倫到倫敦的維多利亞和阿爾伯特博物館參觀了那裏的中國古代繪畫名品特展。依靠30多年前高中時學過的藝術史的殘留記憶,卡梅倫對宋徽宗的《瑞鶴圖》讚不絕口:“這比達·芬奇的作品還要早了幾百年。”
好記性讓卡梅倫成功把中國與西方的古典繪畫放在一起考量,相比之下,能記住幾年前發生的事對他來說就更是小菜一碟了。卡梅倫政府上臺後不久,曾定下中英雙邊貿易額到2015年突破千億美元關口的宏大目標,現在時間早已過半,雖然中英貿易已經從2009年的392億美元增至2012年的631億美元,但距離實現藍圖畢竟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當然,爲了推進計劃,卡梅倫也在努力,比如在本月2日開始訪華時,他將率領一個由150人組成的龐大的商貿代表團。這是卡梅倫擔任首相以來,出訪時帶領的最大規模代表團。在這個代表團中,大部分是英國企業界代表。值得注意的是,這些代表並非都來自大公司,其中很大一部分是中等規模公司的代表,而數量龐大的中等規模公司則是英國經濟的真正支柱。
卡梅倫本人對本次訪華的經濟目標也毫不諱言。他說:“我將會帶領大臣以及各個領域的商界領袖,去建立一種能夠讓兩個國家都受益的關係。”他還指出,此次訪華會幫助英國的公司評估中國的巨大市場,併爲英國迎來更進一步的中國投資做準備。
佔領市場和吸引投資,這將是英國訪華代表團的重要任務,“團長”卡梅倫則是“首席推銷員”。其實,自本屆英國政府上臺以來,唐寧街邊上的外交部就有向“對外經貿部”發展的趨勢,外交部的官員們都成了打着米字旗的推銷員,在向各國推介英倫三島產品和服務的同時,順帶招商引資。
由於經濟不景氣,作爲救命稻草之一的經濟外交已越發成爲英國外交部的一項重要使命,不但外交大臣黑格經常和商務大臣凱布爾等經濟官員一起出席活動,努力推介英國,政府還將不少駐外使領館改造成了英國“外向經濟的橋頭堡”。而對中國這樣充滿經濟活力的國家,英國“外向經濟的橋頭堡”還在不斷擴建,比如爲了節約經費,近幾年英國外交部裁撤了一批領事館,而駐華使館則逆流增容,還加派了50名外交官。
英國經濟外交中的“人海戰術”看上去取得了不錯的成效。今年前10個月,中英貿易同比增長7.5%,遠超同期中歐貿易0.5%的增長率,中英貿易在歐盟內繼續領跑,英國已經超過荷蘭成爲中國在歐盟內第二大貿易伙伴。
當然卡梅倫並不滿足於這番成就,在他眼裏中國仍是一座尚待開發的富礦,因此他的訪華之行除了選擇北京、上海和杭州之外,還特意增加了成都一站。卡梅倫對訪問成都充滿期待,因爲成都不僅代表着中國廣闊的西部市場,而且他聽說“那裏的火鍋很好吃”。吃火鍋的建議來自幾名學習普通話的英國學生。在訪華前,卡梅倫特意在首相官邸接待了這些學生。首相府用紅茶和餅乾招待學生,而比起這些清淡的食品,學生們似乎更喜歡味道濃烈的中餐。如果卡梅倫聽從建議在四川品嚐火鍋,大概他會留下新的深刻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