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近日,不少網友在北方網北方論壇反映,小區私佔車位的現象越來越嚴重。現在除了私自安裝地鎖,更有甚者,用一些破自行車、油漆桶當做佔位工具,既影響環境,又破壞了鄰里之間關係,希望有關部門介入管理。對於這種佔車位的方式,網友們也戲稱其爲“中國式佔車位”。老舊小區內停車難是個老問題,一方面私家車數量增多,另一方面是車位規劃嚴重不足,新增的機動車無處“安家”。大家不禁感嘆:“求得一個合法的停車位,本是再普通不過的民生訴求,緣何這樣難實現?”

社區落成十幾年 車位早已不配套
根據網友們的反映,記者近日走訪了位於河北區南口路與榆關道交口的東海花園小區。早上7點40分左右,記者在這裏看到,幾乎所有進出通道兩側都密密麻麻地停滿了車,而準備離開的住戶,要想從前後不寬的車距中挪出來還真得費上一番工夫。
小區外的道路兩側,也有個別私家車因小區已無車位,把車暫停路邊。該小區一位居民告訴記者,“早上經常這樣‘滿員’,一會兒等部分私家車外出,居民們就開始‘拉鋸戰’了,各種‘道具’齊上陣佔車位。都是爲了防止晚上回來找不到位置停車想的辦法。”
據瞭解,該小區建成於2000年前後,目前僅規劃正式地上車位90多個。“保守估計的話,私家車也有四五百輛了。”該小區物業人員表示,“建設之初規劃的停車位,已難以滿足小區內住戶停車需要,停車難問題也日漸凸顯。”
“現在買車前,要考慮是否有地方停車。”該小區另一位居民向記者抱怨道,“十年前哪有這麼多車,現在一戶都可能有好幾輛車啦,當然沒有停車位了。”
“有些車主之前是裝的地鎖,後來被我們和物業清理過幾次,現在改成用自行車、木桶等五花八門的物品佔車位,是爲了減少違規後被清理的成本。”該社區居委會工作人員向記者道明瞭“中國式佔車位”的原委,“如果沒有及早發現,一旦一家安裝了地鎖等物,其他家也會效仿,形成連鎖反應。”
形成連鎖效應後,清整治理就成了難事。“這些人雖然違規,但畢竟是業主,我們和物業不能強行制止,只能儘量勸說。但每次清理過後,依然有佔車位的事情再出現,我們也很無奈。”社區居委會工作人員補充道。
“我們也不想私裝地鎖。但是,小區建設時間久,車位配套已經跟不上了,不裝地鎖的話,業主確實沒地方停車。”該小區一位安裝了地鎖的住戶表示很無奈,“如果有正式車位出租,我們非常願意配合,這樣存車也更放心,但是正規配套一直跟不上。”

停車難矛盾普遍 隱含諸多安全問題
目前,停車難早已成老舊社區頑疾。記者走訪了多個老舊社區,發現停車難越發普遍突出,並由此引發一些社會問題,亟需關注。
首先,因爲小區停車位不足,不少住戶將車停在了小區周邊道路上,私裝地鎖作爲個人停車位,既使道路通行能力降低,也對市民出行和交通安全產生了一定影響。
其次,這樣做也擠壓了住戶休閒娛樂空間。在個別小區,更因爲停車位嚴重不足,不少住戶將車直接停在了小區主幹道中,直接阻礙人們出行,引起不少鄰里糾紛。
與之相比更爲嚴重的,是車輛佔用小區內本已不多的道路資源後,對關乎每一個小區居民生命財產安全的消防通道,也構成了很大威脅。在走訪調查中,記者注意到私家車數量較多的小區裏,其主幹道已經僅能容納小轎車出行,消防車根本無法通過。一旦發生緊急情況,後果將不堪設想。

靠堵不如靠疏 亟需多方配合
實際上,愛車難回“家”的頑疾,越發加重着民生矛盾。“近些年新建的小區,在規劃之初,就考慮到了與小區容積率相適應的車位,所以停車矛盾並不突出。”天津社會科學院城市經濟所所長蔡玉勝向記者分析道,“新小區迎合了現代社會發展變化,但是,老舊小區要解決這個難題,就需要多方面配合了。”
其實,《物權法》已做了相關規定,表示佔用業主共有的道路或者其他場地用於停放汽車的車位,屬於業主共有。佔用物業管理區域內業主共有的道路或者其他場地停放機動車輛的,應當確保消防通道和道路暢通,並徵得業主大會同意。但是,現實中政策落實起來,確實有難度。
從物業方面,由於他們屬於服務部門,沒有執法權,只能通過與業主協商規範停車。如果必須進行清理,物業需要和綜合執法等部門聯合。
比如,根據私裝地鎖的不同位置,會有不同部門進行執法。老舊小區內裝地鎖,如有物業就由物業進行管理,如果沒有物業,那麼就需要由街道和社區居委會進行干預。市屬道路路側私裝地鎖由交管部門執法,區屬道路地鎖由區縣交通部門管理。人行便道等範圍內私裝地鎖歸城管部門執法。侵佔綠地、消防通道的由園林、消防部門執法。私裝地鎖圈地盈利的由發改委相關部門查處。
“但是,清理解決不了根本問題,更可能激化居民與執法方的矛盾,根本還在於如何合理規劃出車位。”蔡玉勝表示。
對此,蔡玉勝提出了一些方向性建議,“首先,可以通過與業主商量,減少公共綠地面積增加車位數量,獲得的相關受益迴歸業主;其次,在小區周邊的地區,與各區縣交通管理部門協調,也可劃出一定的車位,供小區居民使用;第三,與小區附近固定的停車場聯繫,解決本小區居民的停車問題;第四,政府部門可以規劃立體式停車場,緩解周邊多個老舊小區停車難問題。”
“但最重要的,還是居民配合。”小區居民要主動配合居委會,共同解決停車難問題,凡非法圈佔小區內公共使用面積的居民要退出佔用的地域,以便開闢停車的車位。“對於拒不退出的,可以民事上的排除妨害爲由,向法院提起訴訟依法解決。”法律專家表示。
伴隨着汽車消費的快速增長,老舊小區的停車位配套不足難題,越發成爲積壓多年的“民生欠賬”,居民們呼籲完善配套的速度,是否應該快些?再快些?現在很多小區裏都掛着“小區是我家,管理靠大家”的標語,居民做爲小區的一份子,就應該自覺維護小區環境的秩序井然。就像家裏不可能擺放破舊傢俱一樣,您也不希望看到小區裏處處都是有礙觀瞻的東西吧。美麗的社區建設要依靠每個人,創造舒適環境需要每個人共同參與。(見習記者張赫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