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大理歷史悠久、文化燦爛、人傑地靈,風花雪月的如畫美景、南詔大理的歷史滄桑、小河淌水的優美旋律、五朵金花的燦爛笑顏,無一不展示着大理的獨特魅力。大理之美,美在生態,美在文化,美在和諧。天成的美景、深厚的歷史與多元的文化在這裏交匯,讓美麗大理成爲一個詩意的棲居之地。
良好的生態是大理的美麗之源,更是大理後發趕超的核心競爭力所在。但我們也清醒地看到,一方面,發展滯後仍然是大理最大的州情,與全國全省同步建成小康社會任務艱鉅,如果不加快發展,讓美麗與貧困落後相伴,“美麗”的意義就會大打折扣。另一方面,隨着人口的增長和城鎮化、工業化進程的不斷加快,資源環境承載能力與建設發展需要的矛盾日益突出,有利於節約能源資源和保護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的產業結構、增長方式和大衆生活消費習慣尚未真正形成,一些地方良好的生態環境正受到嚴重影響,推進生態文明建設面臨新的挑戰。
推進發展是第一要務,發展中出現的問題要靠進一步發展來解決,離開發展空談保護或是隻講發展不顧環境都不可取,只有堅持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把環境保護作爲轉型發展、結構優化、民生改善的匯聚點,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資源環境效益的多贏。
多年來,大理州始終堅持生態優先發展戰略,在攻堅克難中謀求科學發展,在統籌兼顧中保持和諧發展,在搶抓機遇中推動跨越發展,爲大力發展綠色經濟,推進資源循環利用,建設美麗幸福宜居大理做出了不懈努力,經濟社會步入了可持續發展的軌道,生態建設邁出嶄新步伐,環境質量實現穩步提升,呈現出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良好局面:洱海保護成效明顯,大理可以下水游泳;控污減排措施有力,大理可以舒心呼吸;植被環境不斷改善,大理可以晨聞鳥鳴;文化古都開放包容,大理可以此心安頓;生態優勢不斷凸顯,大理可以安居樂業;保護意識不斷增強,大理可以永續發展。
美麗宜居之地,更應該是人民有着幸福生活的樂土。大理州始終堅持民生優先發展的導向,把民生作爲第一要事,加大民生投入力度,每年繼續辦好一批惠民利民實事,進一步實施教育、醫療、社保、扶貧等民生工程,抓好學校危房改造、“車讓人”文明出行、“點亮大理”鄉村路燈工程等實事,讓社會更美麗、民生更美麗、發展更美麗。經過不懈奮鬥,大理實現了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過去5年,大理州地區生產總值從321.4億元增加到672.1億元,財政總收入從49.4億元增加到124.8億元,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從22.8億元增加到59.3億元,三次產業結構從26.5∶37.2∶36.3調整到21.7∶42.4∶35.9,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11616元提高到20391元,農民人均純收入從2677元提高到5689元。全州經濟快速發展、社會和諧進步、人民安居樂業的良好局面不斷鞏固。
今後幾年大理將不斷提高領導科學發展的能力水平,始終堅持改革開放、創新驅動、特色引領、城鄉統籌、“四化”同步,突出產業培植、基礎建設兩大重點,加快海東開發、園區開發和旅遊開發,做大做強滇西中心城市,書寫大理髮展新篇;將更加關注和改善民生,抓好災區重建,加強扶貧攻堅,促進民族團結,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建設大理各族人民的幸福家園;將以對這方水土的敬畏之心,更加珍視祖先們留下的燦爛文化遺產和大自然饋贈給大理的青山綠水,着力優化生態、繁榮文化,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讓美麗大理成爲美麗中國的一張亮麗名片;將以更大的力度推進全州生態文明建設,突出抓好以下幾方面工作:即加強制度建設,堅持規劃引領,發展生態產業,提升人居環境,倡導低碳生活,堅持共建共享。讓“金山銀山”和“綠水青山”相得益彰,讓美麗幸福新大理的美好願景一步步成爲現實!
(樑志敏爲中共大理白族自治州州委書記,何華爲大理白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