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十連豐”,我省今年糧食產量再創新高,總產量達到439.1億斤,比上年增產25億斤,總產量位居全國第12位,比上年提升一位。至此,從2004年以來,我省糧食總產量連續10年實現大豐收。
糧食生產“十連豐”,得益於國家和省級財政對糧食生產投入的逐年增加,得益於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的大力推廣應用,這10年也成爲我省糧食生產發展最好最快的時期。糧食單產從2003年的780斤/畝提高到2013年的907.4斤/畝,10年內提高了127.4斤/畝;糧食總產連續跨越350億斤、400億斤大關,10年內提高了139.4億斤。特別是2011年至2013年,全省糧食總產連續3年突破400億斤大關,分別達到407.1億斤、414.1億斤、439.1億斤,保持了持續快速發展的好勢頭,進一步穩固了我省糧食主產省的地位。
通過調整結構、優化品種、革新技術,我省糧食生產能力實現了由量的提升到質的突破,從過多依靠面積增加轉向主要依靠單產提升。僅今年,我省陸續發放促進糧食生產相關政策性補貼超過58.88億元;新建水稻育秧大棚小區2360個、大棚16994棟,實施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安排優質新品種展示區50個,落實糧油高產創建示範片565個;實施土壤有機質提升項目146萬畝,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技術6010萬畝。新增農業節水滴灌面積200萬畝,開展農作物病蟲害專業化統防統治2000萬畝次,實施玉米螟綠色防控面積1090萬畝,累計開展抗春澇、戰低溫及防早霜、促早熟作業面積超過1650萬畝。特別是全省大規模開展了糧油作物高產創建活動,共落實600個萬畝高產創建示範片,高產創建面積1194.91萬畝,輻射帶動面積達到2370.9萬畝,爲實現糧食生產“十連豐”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撐。根據對445個國家級萬畝高產創建示範片測產結果,累計增產10.24億斤,增收11.63億元。
正是這種轉變,才讓遼寧在今年春澇低溫、農時延時的不利條件下,糧食生產依然取得了豐收。全省4839.6萬畝糧食作物播種面積與上年基本持平,但玉米、水稻兩大高產作物播種面積的比重進一步提高到90%以上。耐密型玉米品種推廣應用面積進一步擴大,玉米畝產達到928.2斤,比上年畝增產68斤;全省水稻生產基本實現了全程機械化,實現節本、增產、增效,水稻畝產達到1041斤,比上年畝增產18斤。全省糧食畝產達到907.4斤,比全國水平高190.4斤,高出26.6%。
(來源:中國政府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