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著名作家姚雪垠的長篇歷史小說《李自成》被稱爲是“中國當代歷史文學里程碑式的作品”。在新的時代文化語境中,應當如何認識和理解這部鴻篇鉅製的豐富內涵、審美價值與文學意義?12月9日,在北京中國現代文學館召開的《李自成》出版50週年座談會上,這一問題引起了與會者的濃厚興趣與廣泛探討。
《李自成》出版50週年座談會由中國青年出版社、中華文學基金會、中國新文學學會聯合主辦。中國作協副主席高洪波、中國青年出版社社長續文利、中華文學基金會祕書長李小慧、中國新文學學會常務副會長張永健、《李自成》主要責任編輯王維玲和著名評論家嚴家炎、張炯、胡守文、李師東以及姚雪垠先生的兒子姚海天等70餘人參加了相關活動。
據介紹,《李自成》全書共五卷,總計350餘萬字。第一巻於1957年開始創作、1963年首次出版,至1999年五卷全部出齊,前後歷時42年。《李自成》不僅填補了“五四”以來長篇歷史小說的空白,而且取得了多方面的開創性貢獻。與會者從《李自成》的豐富內涵、藝術成就、創作經驗以及對推動和繁榮我國長篇歷史小說創作的啓示等多方面,展開了熱烈而深入的討論。專家們認爲,這部史詩性的鉅著經受住了時代的考驗,至今仍然煥發着深厚的藝術魅力。部分參與和見證了《李自成》創作、出版過程的老同志,還親切地回憶了姚雪垠數十年如一日,克服種種困難潛心寫作的具體情形和以生命投入創作的感人精神。
高洪波認爲:“姚雪垠先生治史的功夫非常深厚,他有着豐富的想象力和生活閱歷,他對文字的精心錘鍊和對古代典章制度的熟悉程度,都令人讚歎。《李自成》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創作最早、影響最大、給人印象最深刻的長篇歷史小說。這部鴻篇鉅製滋養了一代人的文學記憶,影響了一代人的閱讀習慣,培養了一代人的歷史興趣。”張炯認爲:“1963年,《李自成》第一巻的出版,是當代文學史上的一個有重要影響的文學事件,爲當代歷史小說的創作開闢了廣闊的道路。潛心創作的姚雪垠先生有着頑強的意志和遠大的抱負,其驚人的創作毅力實堪後人敬仰。創作上的成就不體現在數量,重要的是體現在質量上。他的成功實踐證明歷史題材確實是創作上的一個富礦,激勵着後人去繼續深入挖掘和創造。”嚴家炎認爲:“姚雪垠先生是一位有着獨立思想的老作家。他筆下的李自成不是單純簡單的英雄膜拜,縈繞在他字裏行間的悲劇意識非常深刻,這是很了不起的。他對矛盾另一方的描寫,比如對崇禎皇帝失敗的描寫,也有很多悲劇的成分。另外,姚雪垠對小說藝術的發展也有很多重要的貢獻。比如在結構上,他把宏闊的歷史場景組合成一個個文字單元,就是一種很獨特的創造。這部小說涉及的生活這樣廣闊,內容這樣複雜,線索這樣繁多,這給作品的藝術結構帶來很大的困難。小說《李自成》的作者則將這一結構問題解決得很好,很有創造性。他像一位出色的建築師,以宏偉的氣魄,謹嚴的佈局,精心完成了一座巍峨、莊嚴、美觀而又精緻的現代化建築,使小說的結構藝術完全能夠適應於表現廣闊生活的需要。”
王維玲說:“50年來,《李自成》這部書在國內受到廣大讀者的熱烈歡迎,來信之多,在中國青年出版社出版的長篇小說中是少見的。五卷的讀者來信可以概括成四句話:開眼界,長知識,受教益,有收穫。”他認爲,《李自成》出版50年的時候,我們研究探討《李自成》的創作,可以總結出許多寶貴經驗,提出許多研究課題,諸如:美學思想與創作方法、悲劇思想與悲劇藝術、民族氣魄與民族風格、傳統手法與創作個性、文學語言與文學大衆化、歷史科學與小說藝術等等,但所有這些都離不開對《李自成》的整體認識,離不開姚雪垠對歷史小說創作的開創性的貢獻。
據瞭解,在《李自成》出版50週年之際,中國青年出版社推出了根據新發現的姚雪垠遺稿增補了《憶江南》章節等8萬餘字的新版《李自成》,同時出版了由姚海天策劃、劉起林主編的《文學“馬拉松”——〈李自成〉出版五十年研究文選》。座談會上,與會專家學者也對新版五卷《李自成》和《研究文選》進行了討論並給予高度評價,認爲前者是目前內容最全面、編校質量最好的版本。後者是一部較爲全面、客觀地彙集了《李自成》出版50年研究成果的權威選本,既有珍貴的史料價值,又有較高的學術價值,對於進一步深化《李自成》研究和推動當代歷史小說創作都具有一定的參考意義。
(來源:中國文化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