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儘管電商促銷的專題早已鋪上微博、朋友圈,激戰手機端的網購平臺也推出各種搶紅包的小遊戲,但“雙十二”網購潮似乎仍然熱力有限。
記者在採訪中發現,一些“資深買家”早已看中了“雙十二”的新意和樂趣。比如杭州市民麥新除了提前去經常光顧的網店踩點備戰,還用起了這次促銷力推的“萬能的淘寶”功能,打算把網購閒置品一鍵轉賣掉,避免浪費。
不過,更多的消費者對網購促銷的心態大概是這樣:
——“雙十一買得太多了。從家電到衣服到零食,連旅遊套票都搶了兩份。隔了一個月又來一輪,沒什麼想買的。”供職於杭州一家汽車銷售店的李鑫化說。
——“又來一輪促銷?上次網店打折買的書,買完好久之後回看發現又在搞活動,力度都差不多,有點疲了。”武漢市民孫如芳說。
其實,包括淘寶、天貓、京東、噹噹、亞馬遜等在內的各大電商,對於“雙十二”也下了不少工夫。但不管是銷售額還是關注度,再造一次網購狂歡仍然有點難。畢竟,踩上了零售百貨業公認的促銷空檔期,再加上換季購物需求,以及“光棍節”的營銷噱頭,種種因素才成就了全球最大網購節。
“雙十一沒爽夠,雙十二接着來!”這是某品牌咖啡網絡旗艦店打出的促銷廣告。但對於那些上一輪打折連衛生巾都買了半年用量的網友,如果仍然只是折扣、減現、秒殺,想買也恐怕是有心乏力。
電子商務在拉動內需、促進消費起到的作用,毋庸置疑。眼下,“淘寶與銀泰合作”這類網上網下融合,打通網絡、實體零售甚至物流、製造業,背後蘊藏的整個商業體系革命也值得期待。從目前情況看,打折促銷是屢試不爽的法寶,但如果難以讓消費者感受到差異化,月復一月的促銷勢必會讓人疲勞。就像百貨大樓越來越頻繁的“店慶月”“店慶季”,當你發現商場幾乎每個週末都有不同由頭的促銷,熱乎勁可能就沒了。
電商企業也在謀劃長遠佈局。最近阿里巴巴投資海爾,看上的就是物流,據說這次投資甚至得到了競爭對手的肯定。除了菜鳥網絡畫出的“任一角落24小時到貨”的大餅,我國最大的網購平臺正在着手讓網購觸角更直接地到達三、四線城市和農村市場。畢竟,創造消費時點之外,想辦法讓小鎮上的人怎麼買到實體店買不到的商品,還能坐在家裏就輕鬆收貨,滿足這類剛需才屬於切中了內需潛力。(記者張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