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就在剛纔,4個女同學搭伴來吃飯,她們點了3份菜,吃到最後,一點也沒剩下,乾乾淨淨的。”
12月12日,煙臺大學第七餐廳保潔員吳明華說:“‘你看看,我光盤了,你呢?’這句話都成了不少來這兒吃飯同學的口頭禪。”
11月18日,本報報道了煙臺大學吳明華等7名保潔員吃學生剩飯、倡節儉的新聞。隨後,本報圍繞“節儉能改變什麼”進行了深入討論。如今,提倡節儉、反對浪費,不僅成爲山東各高校大學生熱議的話題,而且正成爲一種實實在在的行動。
11月21日,煙臺大學下發通知,號召廣大師生樹立“節約光榮、浪費可恥”的意識,養成良好行爲習慣。煙臺大學把大學生“文明修身工程”作爲主抓的重點工作。其中以“崇尚節儉、修身律己、踐行責任”爲主題,通過多種形式的教育和引導,使大學生勤儉節約等良好習慣逐步養成,社會責任感得到明顯增強,奢侈浪費的現象明顯減少。
在煙臺大學,這7位保潔員一時成爲名人。很多班級都主動邀請他們參加主題班會活動,一些學生還去體驗保潔員工作。吳明華說:“通過各大媒體的採訪報道,使學生更重視平凡的點滴,更加珍惜盤中餐。學校一些班級讓我們過去交流,對我們鼓勵也很大,平日干起活來勁頭更足了,熱情更高了。”
在幾位保潔員的帶動和影響下,煙大學生的就餐習慣正悄然發生着變化。他們或是三五好友一起“拼飯”,或是規劃好飯量再去打飯,儘量減少剩菜剩飯。
煙臺大學後勤管理處副處長張金龍表示,學校除了在餐廳增加菜式菜品,提高飯菜質量外,還全面推廣半份菜和大份、中份套餐,以滿足同學的需求。
“現在哪還有學生剩飯啊,我們早就又開始自己買飯吃了,不僅剩飯現象少之又少,而且越來越多的同學開始自發過來幫我們收拾碗筷,節約意識看來真的是提高了一大截。”煙臺大學保潔員羅玉龍發現一個月來餐廳的變化明顯。
據煙大第七餐廳四樓經理張成平介紹,該餐廳每天的泔水量從之前的兩大桶減少爲一桶。張金龍說,“光盤行動”以來,全校餐廳的泔水量減少了一半。
此外,看到媒體的報道後,團山東省委、山東省學聯也立即發文號召在12月15日之前,以團支部爲單位,普遍組織團員青年結合煙臺大學7位餐廳保潔員吃學生剩飯倡導節儉的事例,在全省大中專學生中深入開展“倡導節約、反對浪費”大討論,重點討論青少年一代從此事中應該得到什麼啓示,應該怎麼看待勤儉節約、怎麼厲行勤儉節約,幫助團員青年強化節約光榮、浪費可恥的思想觀念,進而形成勤儉節約的行爲自覺。
團山東省委要求利用學校團組織微博、微信、手機報等新媒體開設相關話題討論,線上線下相結合,進一步挖掘小事情中反映的大主題,倡樹節約光榮、浪費可恥的觀念,弘揚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
團山東省委、山東省學聯要求各學校學生骨幹做“光盤行動”的帶頭踐行者,自覺吃完每份菜,吃光每粒米;做“光盤行動”的積極宣傳者,主動向同學、家人、親戚、朋友宣傳“光盤行動”;做“光盤行動”的有力監督者,及時提醒身邊的同學和朋友,主動制止浪費糧食的行爲,引導大學生養成勤儉節約的良好習慣。
在深入開展“倡導節約、反對浪費”大討論活動的基礎上,山東各地還組織廣大團員青年開展勤儉節約主題教育實踐活動,通過主題團日活動、我是“文明監督員”、尋找“身邊的榜樣”、評選中學生“節約小天使”等多種形式,引導青年從自身做起,從小事做起,帶頭厲行節約、反對浪費。
各級學生會則開展勤儉節約專項督察活動,通過“隨手拍”、“曝光臺”、“文明督察”等方式,引導在校學生自覺養成勤儉節約的良好生活習慣。團山東省委、團山東省委學校部官方微博開設專門相關話題,關注教育實踐活動進展情況。
山東省教育廳、山東省學生聯合會以及部分高校重申“象牙塔光盤行動”倡議:珍惜盤中餐,吃光每粒米,吃完每份菜;適量點餐,避免出現剩菜剩飯,減少奢侈浪費;吃不完的飯菜打包帶走,養成打包的好習慣;克服攀比心理,以節約用餐爲榮,不因打包、點半份餐而羞愧。
山東理工大學億心節儉之家社團專門組建了“象牙塔光盤行動”監督員,對餐廳中出現的浪費現象進行監督和勸告,幫助同學們養成良好的節糧習慣。學校團委還面向全校學生徵集“我身邊的浪費現象”圖片,並製作成圖片展板在各餐廳前展示。
濱州醫學院學生會生活部與膳食服務中心聯合成立伙食管理委員會,深入到學生食堂、班級、宿舍開展調研,組織召開會議探討學生餐桌不文明行爲、餐桌浪費現象等問題形成的原因,及時將學生就餐信息反饋給餐廳管理人員並協助制定相應解決措施。
青島理工大學舉辦的“厲行勤儉節約、反對鋪張浪費”漫畫大賽,共收到9個學院的350餘幅作品。參賽作品以通俗易懂的圖畫多視角地描繪出節約資源、杜絕浪費、綠色出行、環保低碳、光盤行動等的重大意義,倡導“勤儉不是吃苦,而是對有限資源的珍視”這一理念。
(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