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近日,中央紀委、中央教育實踐活動領導小組發出通知,要求在黨的羣衆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嚴肅整治“會所中的歪風”。
通知指出,近年來,一些地方將歷史建築、公園等公共資源變爲私人會所的現象屢見不鮮,其中存在違法設立經營、侵佔羣衆利益、助長奢靡之風、滋生腐敗行爲等問題,羣衆反映強烈。特別是一些黨員領導幹部出入私人會所,吃喝玩樂,甚至搞權錢交易、權色交易等,嚴重影響黨風政風,帶壞了社會風氣。
通知指出,各地區各部門各單位黨委(黨組)要組織力量深入調研,依法加強監管,結合反“四風”活動採取有針對性的措施加以解決。要把整治“會所中的歪風”作爲教育實踐活動反“四風”的內容,嚴肅整治。各級紀檢監察機關要加強監督執紀,盯住黨員領導幹部,嚴肅查處出入私人會所吃喝玩樂等違規違紀行爲,嚴格責任追究,及時通報曝光,形成威懾。
通知要求,黨員領導幹部在教育實踐活動整改落實、建章立制中要作出承諾:不出入私人會所、不接受和持有私人會所會員卡,自覺接受黨組織和人民羣衆的監督。
>>解讀
反腐觸角從臺前延伸到幕後
一年來,細化落實八項規定精神的政策措施接連出臺:各級黨政機關5年內一律不得新建樓堂館所;制止豪華鋪張,提倡節儉辦晚會;出臺新規狠剎會議費支出;發佈實施《黨政機關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條例》……
從治理“舌尖上的腐敗”、“車輪上的腐敗”再到如今“會所裏的腐敗”,中國人民大學廉政建設研究中心主任周淑真認爲,這體現了反腐敗的觸角從臺前延伸到了幕後。是落實八項規定、反“四風”和羣衆路線教育的縱深發展,“讓那些隱祕的地方見到陽光”。周淑真說,這些私人會所具有極強的隱祕性,且打着“文化、高雅”的幌子成爲隱祕的、黑暗的權錢交易場所。因爲超高的消費遠非普通百姓所能承受得起,官員以這樣的方式脫離羣衆,在社會上造成了極爲惡劣的影響。
周淑真呼籲中央花大力氣調查會所腐敗,通過社區體系,將隱祕的會所“挖”出來,並以此爲契機,推動反腐深入發展。
>>揭祕
進會所吃飯要過多道“關卡”
年終歲末,一些地方請客送禮、團拜吃請等違反八項規定行爲和“四風”現象有所擡頭,只是方式、地點、手段等更加隱蔽。
記者發現,進入12月,一些地方“跑部進京”現象趨熱,而會所成爲吃喝宴請的主要場所。
東部地區某地級市駐京辦事處負責人告訴記者,最近一段時間,市裏領導來京次數明顯增多,雖然大都打着經貿洽談、招商簽約等旗號,但主要目的是對相關部委進行“攻關”,或是加速項目審批,或是落實資金撥付,“飯局必不可少,主要安排在一些僻靜的會所”。
這位負責人還表示,北京很多會所採取的是會員制,有的會所地處郊區,安保嚴密,開車進去吃飯要通過兩三道“關卡”,還要報上包間名稱或預訂人姓名,領導覺得在這裏吃飯比較安心。(記者張然)
(來源:京華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