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教育技巧的全部訣竅,就在於抓住學生的上進心,如果學生不知上進,任何教育都無法培養良好品質。陪着孩子學習,不如教會孩子學習。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能力是孩子一生受用不盡的財富。
《泰晤士報》的大學排名被中國學生視爲“英國最權威的排名”,各大媒體和教育專家都以其爲參考依據。2005年,英國文化委員會在上海組織了一次交流會議,一名極資深的《泰晤士報》編輯以海外貴賓身份參加了這次活動。會議間,幾所英國學院和大學的代表和他聊了起來。當說到排名對在中國招生的影響時,該編輯一臉愕然:“中國人這麼看重這些沒多大意義的排名嗎?”
海外大學排名來自各種媒體和報紙。對於刊發它們的編輯和記者來說,不過是衆多新聞中的一條而已。發佈排名的寫手們,連許多大學的校園樣子都不清楚,又怎麼可能瞭解這些學校的質量優劣。他們能做的就是在極其有限的時間裏,把草草收集的數據做個簡單加法,而且許多數據根本不加以覈實,排上先後順序就發表出來了。因此當這些排名被中國人和印度人所追捧時,西方官方機構卻一概不予承認,西方本土公民也並不太關注。
在從事英國教育工作的15年中,常有學生疑惑地問我,某大學排名不高,入學要求卻不低,考試質量監控還很嚴,是不是在“裝好大學”?排名高的大學才應該要求高,排名不高的大學質量就應該不好,這種讓人啼笑皆非的、陷入排名不能自拔的思維,基本只發生在中國學生身上,西方本土的學生則根本不會有如此想法。
在多年前,由於信息比較閉塞,缺乏瞭解海外情況的途徑,國人用排名來選擇海外大學是一種無可奈何之舉。但在已經有了多種渠道可以獲取海外信息的今天,當初的無奈選擇卻因爲使用太久而變身爲了不可動搖的權威,則成爲了負面效果。許多家長和孩子由於過度迷信排名,甚至不相信從其他渠道得來的相關信息,很難做出正確的選擇判斷。另外,不少中國學子在高排名大學裏轉了一圈並得到了它們的學位後,就認爲自己應該是“優秀人才”,應該比普通排名的大學畢業生收入更高,工作更好。這種和事實不符的錯誤定位讓他們產生了沒必要的自負,在職場上屢碰釘子,獲得了“眼高手低”的評價。
美國是中國留學生最多的國家,近4000所大學中有1600多所都被中國教育部(微博)認可。在今天,只要成績過得去,英語達到要求,大部分中國留學生都可以進入排名前150位到100位的美國大學就讀。而英國則是中國留學生第二多的西方國家。英國文化委員會作了一個統計,錄取中國學生最多的英國大學裏,93%以上都是高排名大學。留意看看今天的中國留學(微博)中介,大部分都公開聲稱他們的大部分學生要麼進入了排名世界前200名的好大學,要麼進入了西方本土名列前茅的學校。毫無疑問,海外大學排名已經成爲了留學市場中最重要的銷售噱頭。(謝源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