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金融業增加值達1200億元,全社會融資規模超5000億元
-金融法人機構總數超過50家,成爲繼北京、上海後全國少數擁有金融全牌照的城市之一
-融資租賃法人機構數量和業務規模連續多年均創全國最多最大
-新型金融服務機構和金融產品快速發展,新型金融服務行業形成集聚態勢,初步確立全國領先地位
天津北方網訊:國務院總理李克強27日上午到位於天津開發區的工銀租賃總部考察,極大地點燃了人們關注本市金融改革創新的熱情。記者從市政府金融辦獲悉,預計到今年年底,本市金融業增加值將達1200億元,同比增長17%左右。預計全社會融資規模將超過5000億元,同比增長14%左右。銀行業機構存貸款相繼突破2萬億元,金融機構數量超過1200家。金融法人機構總數超過50家,成爲繼北京、上海後全國少數擁有金融全牌照的城市之一。金融業佔全市服務業的比重以及佔GDP的比重,較前均有大幅提升。本市的金融改革創新已駛入快車道。
作爲天津金融創新的碩果之一,本市融資租賃業的發展堪稱又好又快。最新統計顯示,全市融資租賃法人機構近200家,融資租賃合同餘額約佔全國1/4,融資租賃法人機構數量和業務規模連續多年均創全國最多最大。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本市融資租賃業闖出了很多響噹噹的國內“第一”:在國內率先開展單機單船租賃、基礎設施租賃、不動產租賃等業務;在國內率先開展融資租賃合同登記試點、融資租賃司法政策試點和增值稅抵扣政策試點;完成我國首筆船舶融資租賃出口退稅業務;在國內率先開展租賃業專業碩士學歷教育……
除了融資租賃業,本市其他新型金融服務機構和金融產品也在快速發展。其中,股權投資基金、創新型交易市場、商業保理、小額貸款公司、融資擔保公司、信用評級公司、第三方服務外包等新型金融服務行業由無到有、由弱變強,也已形成集聚態勢,並初步確立了全國領先地位。
作爲全國金融改革創新基地,本市逐步走出一條具有天津特色的金融發展之路。這條路之所以越走越順暢,有金融界人士分析,是因爲“緊緊圍繞了實體經濟需求,堅持了市場化改革的基本取向”。就像李克強總理所指出的那樣,在服務實體經濟和支持產業轉型升級的同時,金融業自身也得以穩健發展,實現了兩者的雙贏。(記者嶽付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