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玉米、棉花、小麥等農作物秸稈,只需裝到一臺特製的機器裏,不到一分鐘即可變成一塊塊高質“燃煤”。目前本市已在寶坻、寧河等區縣建成了秸稈固化燃料生產示範點,每年處理秸稈2萬餘噸,不但使田間廢棄物變廢爲寶,還能減少農民焚燃秸稈帶來的環境污染。
走進寧河縣江窪口村一個秸稈固化燃料生產示範點,記者看到,寬敞明亮的廠房裏兩臺機器正在運轉,工人們把玉米、小麥、稻草、食用菌廢渣等裝入機器設備裏,不到一分鐘,就變成了高密度的固化燃料。
“從燃燒效果看,1.2噸固化燃料相當於1噸標準煤,二氧化碳排放量幾乎爲零,二氧化硫排放量是煤的1/10,是一種清潔環保的綠色能源。”天津田野能源科技公司負責人張志超說。
張志超介紹,秸稈固化燃料機械化技術是根據農作物秸稈的結構特性,應用壓縮成型原理,將粉碎的農作物秸稈與其他輔料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壓縮成體積小、密度大、熱值高的燃料。可分爲秸稈壓塊和秸稈顆粒兩種形狀。壓制後的秸稈煤體積縮小爲1/40,密度大,佔地少,方便運輸和儲存。更爲重要的是,1噸標準煤大約需1000元,而加工1噸固化燃料成本只有600元左右,成本比煤低得多。作爲一種可再生能源,秸稈固化燃料也被衆多工廠企業廣泛用於漆面烘烤、食品加工、製藥、供熱、洗浴以及蔬菜大棚供暖等行業。
隨後,記者跟隨一輛運送秸稈固化燃料的車輛來到蘆臺經濟開發區一家金屬製品企業,廠房裏,一臺鍋爐正轟鳴着燒火,用手輕輕觸摸爐壁並不燙手,而鍋爐內溫度卻高達1000℃以上,熱能源源不斷地從這裏輸往烘烤車間。
“鍋爐是專門的生物質能源顆粒燃燒機,所燒的燃料不是煤,也不是天然氣,而是用玉米、棉花等秸稈製成的顆粒燃料,料倉裏裝上200公斤燃料,可以燒8小時,自動添料,無人值守!”公司負責人曹榮存說,公司生產的金屬柵欄等產品九成出口美國和澳大利亞。產品製作工藝中一個關鍵環節是對漆面進行烘烤,採用無粉塵、無黑煙的秸稈煤做燃料,廠區無污染,生產出的產品光滑透亮,無斑痕,很受消費者歡迎。在當地像他這樣將“煤爐”改成“秸稈固化爐”的企業已不下20家。(記者黃建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