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走在天津的大街小巷,細心的市民不難發現,一些文明的小事、小細節體現了市民愛護家鄉、愛護環境,做城市主人的情愫,感動着從此經過的每一個人。
市民王女士1月10日和愛人在文化街遊玩後,準備在東北角公交站乘車回家。當她要將手中的廢紙帶走時,發現站臺一角有一個垃圾簍,裏面放着少量雜物,她就把垃圾丟到垃圾簍裏。這一小細節看似不起眼,也讓王女士感動了一番。“肯定不是環衛部門設置的,但是能讓我們有扔垃圾的地方了。”王女士在打給本報的電話中訴說了自己的感動。
記者於1月11日下午實地採訪,看到了這個垃圾簍,裏面放着路人丟棄的雜物。記者看到此站有17條公交線路,候車的市民不下二三十人。不時有乘客將雜物丟棄在裏面。記者向附近保潔的環衛工人問詢,得知垃圾簍並不是環衛部門設置。
到底是誰設置的呢?記者向站臺旁報刊亭的攤主進行了解。“就是我放的。”攤主趙先生回答。原來,趙先生從2007年在此經營報刊亭生意,發現原來設置的垃圾桶不知何種原因被陸續拆除了。由於公交站前候車市民衆多,隨手丟棄的雜物不少,給保潔人員帶來沉重的負擔。趙先生的報亭離站臺這麼近,自然不能倖免,儘管不間斷地打掃也無濟於事。“我就想人們是沒地方扔垃圾呀。要是有個垃圾簍不就解決問題了嗎?我就花20多元買了一個垃圾簍放站臺那裏,沒事的時候用消毒水洗刷一下。自從放置以來,亂扔垃圾的情況幾乎沒有了,我這周圍的環境乾淨了許多。”趙景明先生笑呵呵地對記者說。
記者就此情況採訪了幾位候車的市民。市民李女士對趙先生的舉動表示欽佩,“雖然就是一個垃圾簍,但解決了不少人的問題。”幾位市民對此也表示了自己的敬意,同時希望環衛部門能夠設置必要的果皮箱,方便市民使用。本報記者樑素梅
記者手記
建設美麗天津 細微處見精神
我們總說“建設美麗天津”,但這句話不能只停留在口頭上,停留在等待中。
美麗天津的建設往往是從容易被人們忽視的一點點的小細節中體現出來的。像公交站前報刊亭趙先生這樣的行爲,雖然自己花點錢,費點事不算什麼,但他能從大局考慮,能讓周圍的環境好起來,給路過的人們提供點小方便,一樣是令人感動的。
類似趙先生的舉動,我們仔細觀察,身邊還有不少。河北區的一位大爺,在看到家門口公交站牌因爲施工被圍住,乘車人無法看到公交線路圖時,他就自己從家手寫一張線路圖貼在站牌附近,爲乘車人指路。馬路上經常有井蓋因爲被汽車軋壞或者被小偷偷走而敞着口,給路人帶來危險,有不知姓名的市民就會主動用樹枝、雜物放置其上並加上標誌,提醒路人小心。
還有爲社區居民默默服務的老人們不勝枚舉,如河西區津沽名園小區70多歲的張大爺,常年爲社區綠地剪枝、施肥,不辭辛苦綠化環境,儘管身體因施農藥過敏也不間斷;南開區府湖裏社區的另一位張大爺,年近八旬仍堅持書寫文明公約和告示張貼在樓道里提示居民愛護環境,鄰里互相和睦;還有退休後仍不忘發揮餘熱的劉師傅,在自家小區附近的路口免費建修車攤,爲騎自行車的市民服務。
凡此種種,他們的善舉看似渺小,卻體現了我們天津城市市民風貌,讓建設美麗天津於細微處閃光。樑素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