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日前,一則《土豪村1300萬年終獎壘成牆》的新聞引起社會廣泛關注,四川涼山州建設村依靠“農戶+合作社+農戶”的土地流轉新模式,讓村民入股分紅,效益可觀。讓網民們直呼“土豪村”。記者昨日採訪獲知,濱海新區中塘鎮的劉塘莊村也在推進着類似的改革。
村民拿兩份收入
實實在在的甜頭
日前,記者來到劉塘莊村村委會,拿到一份經過7次村委大會討論通過的《天津棲鳳農作物種植專業合作社》章程。村委會主任張超才告訴記者,個人承包土地在現實中存在種種問題。“務農人數逐年減少,造成部分土地荒蕪,土地農村基本設施嚴重損壞,農民只重視種植不重視管理,導致土地質量和效益逐年下降;出現土地轉包現象;加上每家都是一畝三分地,不利於農機化設備進入,無法實施現代農業。”
張超才表示,按照國家整體農業改革的思路,村委會決定通過土地流轉模式,將土地的經營權從農戶手中集中起來,成立合作社,對土地統一實行經營管理,把農民承包的土地從實物形態變爲價值形態,讓農民獲得股權後安心從事二、三產業。“拿兩份收入,對農民來說是加入合作社後實實在在的變化。發展農業現代化、規模化、產業化,實現土地多元化經營,通過對外招商,增加經濟作物種植比例,實現農業創收,是合作社的總體經營思路。”
全村3300畝土地
都入合作社流轉
棲鳳合作社法人代表李殿柱給記者看了一組數字:“全村1800餘人以家庭爲單位全部自願簽約入社,全村3300餘畝土地全部入社,村民們對合作社非常看好。”
“統一進行農業種植、養殖;組織銷售合作社的農產品;開展合作社所需的運輸、貯藏、加工、包裝等服務。”在合作社章程中,合作社的經營管理職能一目瞭然,並且章程中還明確規定,合作社法人代表、監事會成員都由村民自己選出,對於合作社的經營和財務狀況,合作社定期要召開大會向全體社員公佈。
“將土地承包給合作社,就再也不用擔心土地種植問題,看都不用去看,我們可以專心的出去打工,去工廠上班,地還是自己的地,過年按照畝數分紅利,這是多好的事。”村民鄧志玲告訴記者。
發展規模化農業
給農民豐厚回報
成立合作社後,首要任務就是創收,爲引進好的農業項目,最近,張超才和李殿柱忙於和多家農產品生產加工企業進行洽談。“我們實行穩步發展的戰略,在沒有大項目的時候,先鼓勵部分農民將土地承包,搞一些設施農業,今後肯定會引入較大的項目,比如我們目前正在洽談的樹苗、葡萄樹等項目,只要洽談成功就會是上百畝、上千畝地的大項目,屆時社員會得到豐厚的分紅回報。”張超才說他十分看好合作社的發展前景,即便是剛剛成立合作社,通過將土地集中承包給村裏的農業種植戶,每畝土地收益就從原來的450元上漲到600元。(記者許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