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爭議3:“腦電波測試”是僞科學?
迴應:會對選手嚴謹甄別
針對節目組稱爲周瑋做過“腦電波”測試的說法,方舟子也提出了疑問:“腦電波還能測這個?查了一下,發現是山西中醫研究所一個研究員發明的‘腦象圖技術’,號稱能測出孩子的腦區優勢和劣勢、智能特徵、個性特徵、思維方式,還能據此幫人選職業呢。其實就是騙人的僞科學。”
方舟子又貼出2009年央視《走進科學》欄目對周瑋的報道。在這期節目中,周瑋算加法都要花一到三分鐘,在剛接觸開平方計算時速度很慢,但幾年後便可以計算多位數、高開方的題目。當時,《走進科學》請來的專家認爲周瑋並非天才,是後天訓練的結果。
方舟子由此質疑“爲什麼過了幾年,上江蘇衛視,突然玩起‘16位開14次方’這種嚇唬人的騙術呢?那當然也是有人培訓他的了”。他直言《最強大腦》是“智障”節目。
江蘇衛視總編辦負責人劉原對此作出迴應,稱《最強大腦》是個負責任的科學節目,對選手會進行嚴謹的鑑別,既沒造神更沒造假。節目的目的是通過科學知識喚回大衆對科學的認知,挖掘科學潛能。劉原更表示爭議是好事,可以讓科學越辯越明。
媒體建議修改打分機制
隨着爭議的擴大,公衆的看法日趨客觀理性。登載在《新京報》上的一篇評論文章指出,欺騙觀衆的評價源於《最強大腦》宣傳口號,“我不是歌手,不唱最強音,我是最強大腦!”雖未提及一些人的“超能力”爲天生,但節目中卻不斷傳遞“展示的就是天才大腦”的信息。
文章表示,據調查,節目製作內幕表明,“最強大腦”是訓練出來的:目前參與節目的11位選手中有5位曾在商業培訓機構“新思維教育”接受過“記憶術”訓練。可節目組卻向外宣示,參與者技能具有多項目挑戰的遷移性,以證明是腦力天賦。與其說是“最強大腦”,不如說是訓練大腦。通過訓練提升大腦潛能,是好事。但若不據實以告,或會引起觀衆反感。節目以科學的名目促進傳播,最終或不符合科學本身嚴肅的普及模式。
《信息時報》亦刊載文章指出,《最強大腦》吸引人的核心因素是公衆對智力的天然崇拜。這個世界上是否有天才未可知,但大多數人渴望天才的出現,這就是遊戲的一部分。天才的傳奇故事再加上他的超能力,便是一出喜聞樂見的好戲。所以《最強大腦》幾位嘉賓一直在強調先天的要優於後天訓練的,然後充分滿足大家獵奇的心理,把戲做到最足。
但人們很可能因爲崇拜智商而輕視了普通人,又因爲極力吹捧天才而貶低了那些真正勤奮、刻苦、腳踏實地學習和工作的人。這樣的理念容易被人利用,從而造成一種不大積極的價值觀。該文表示,獨裁併非科學精神,但《最強大腦》作爲一檔宣揚科學的節目,僅設一位“科學判官”,並有權力左右選手去留,這樣的機制並不科學。因此,文章末尾建議如果有三個像“Dr。魏”這樣的科學家來做最後的定奪,或修改打分的機制,可能會更科學一些。
有觀衆對此表示贊同,並建議多做公正測試,煽情應當有度,不能因此影響對事實的判斷。上官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