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提起假冒僞劣商品,或許並不稀奇,但您見過假救護車嗎?據記者瞭解,假救護車就盤踞在各大醫院周圍,他們通常採用散發名片的形式招攬生意,會與醫院內部的工作人員相互串通,他們專跑異地轉院的活兒,越遠越樂意跑,越遠賺得越多。而且這樣的救護車仿真程度越來越高,不僅有急救中心標識、警燈,有的假救護車的駕駛員甚至穿上了急救工作服,足可以假亂真。這樣的假救護車沒有衛生部門批准的救護資質,改裝車輛又沒經過公安交警部門的認可,屬於非營運車輛卻在揹着運管部門私下載客,定價更是逃過了物價部門的管理……逃脫若干道監管之下的假救護車潛伏在醫院周邊,遊走在醫患之間,這樣的車輛在天津不少於50輛。記者對此展開暗訪,查訪把急救當成生意的假救護車。
僞稱長途組 專拉轉院活兒
爲了深入瞭解假救護車的內幕,深入到本市一家三甲醫院進行暗訪。在住院部一間病房的地板上,散落着幾張卡片,名片上大多寫着:醫療救護服務中心長途專送;車況好、設備齊全等字樣,同時還打出了“天津市急救中心長途組”的名號招攬生意。據負責保潔的工作人員向記者介紹,這樣的名片都是假冒救護車的車主僱人散發的,尤其在病房的廁所裏,到處都是他們貼上去的廣告。有些人一邊貼着廣告,一邊還要剷除其他家的廣告,只爲確保其在醫院的獨佔生意。記者拿着這些名片找到值班護士,這位護士說:“醫院有規定,禁止這樣的小廣告傳播,我們通常看到就會收起來扔掉,擔心患者乘坐這樣的車輛發生意外,安全沒有保證。”
記者通過電話撥通了名片上自稱“天津市急救中心長途組”的電話,對方一再表示說,自己就是天津市急救中心的分支機構。記者提出希望他們派車將病人從醫院送回家中,對方立即表示:“我們是長途組,市內運送病人你打120,他們負責本地轉院等工作。”記者撥通了另外一張名片的電話,稱一位病人目前情況危急,希望從天津家中轉回河北保定的老家,能否拉一趟?這一下勾起了對方的興趣,他說:“如果是病人健在,這一趟700元到800元就能拉。如果病人過世了,我們也能拉,但價格不能低於2000元。如果是在路途上病故了,也得按2000元算路費。”他進一步解釋說:“如果病人病故千萬不要送到殯儀館,一旦進了殯儀館我們就沒法運送了。到達保定後直接送到下葬的地方,也不能送到當地的殯儀館。”與此同時,電話中對方打起了感情牌說:“老人就想落葉歸根,不想被火化,我們就是替家人完成老人的心願……”
針對暗訪到的情況,記者聯繫天津市急救中心,相關部門負責人閆濤明確表示:天津市急救中心根本沒有設立長途組這樣的機構,他們更不會從事這樣的違規行爲,如今醫院周邊盤踞的假救護車早已被他們關注。他說:“其實這並非個案,假救護車存在的現象在天津比較普遍。目前天津範圍內我們掌握的假冒救護車不少於50輛,他們已成爲干擾正規急救資源、並造成醫患糾紛的痼疾。”
假冒救護車 急救無保障
假救護車之所以能夠橫行,必然有其存在的市場。一些家屬是爲了讓故去的親人躲避火化,另一些人則是貪圖假救護車的價格低。
記者從市衛生局獲悉,爲規範院前急救收費,市物價局、市衛生局聯合下發《關於規範院前危急重症搶救和救護車使用費等標準的通知》。從今年1月20日起,本市院前危急重症搶救費標準爲每人次220元,藥品費另收。救護車使用費標準爲,自接到患者起至目的地止,3公里以內50元,超過3公里每增加1公里加收10元,不足1公里按1公里計費,不收取空駛費、等候費、回程費等,同時接送2名及以上患者按每患者60%計收。該《通知》試行期一年。今後,本市120急救車將安裝計價器,方便計算實際使用費用。
如果遇到病人異地轉院,市急救中心的收費相比假冒救護車就要高出一截,這主要是因爲病人在車輛上使用的一切設備都是要按照計量收費的。閆濤進一步解釋說:“正規配備急救醫療器械的車輛造價高達近50萬元,這些設備要足夠保證轉院病人在路途中的需求,而且我們配備的醫生全程守護,盡最大努力確保轉院病人的安全。反觀假冒救護車一般成本不超過10萬元,車上的設備十分簡陋和陳舊,因此價格遠低於物價部門審批的院前急救收費標準。救護車需要衛生、交警、運管等多部門批准,這些私營救護車未得到有關部門承認,沒有任何醫療服務資質,顯然是不合法。車上沒有專業設備,沒有任何保險,車上所謂的醫生、護士,其實就是稍微懂點醫學常識的人穿上白大褂來迷惑病人和親屬的。如果病人在路上發生意外,設備不達標,又缺乏專業的救護,會威脅到生命,發生醫療事故後會給維權帶來難度。”
醫院安插內線 形成利益鏈條
真假難辨的外形,極具競爭力的價格,觸目驚心的安全隱患,可能僞造的運營文件……隨着假冒救護車的種種細節浮出水面,這個灰色行業的發展脈絡逐漸清晰。
假冒救護車是如何獲知病人轉院的第一手信息呢?據瞭解,散發名片是其中一個環節,爲了能夠更加深入到病人中間,最快的速度掌握病人的轉院信息,通常這些車主都會在醫院內部安插內線,跟醫院的很多護工都相熟,由內部的工作人員向外傳遞轉院患者的信息,護工只需提供信息,一旦病人家屬與假救護車達成交易,這些護工就能收取“介紹費”,且出了問題可一概不負責。通常情況提供一條有價值的信息可以瓜分掉一半利潤。
閆濤進一步解釋說:“我們採取了多種措施保證病人信息不被外漏。比如:120接聽的每一部電話都全程錄音,隨時可以調取每一條求助信息。在分配任務時,我們也會分階段地透露相關信息,比如通知車隊一個班組前往某個區的某個醫院,到了醫院之後我們再通知接送哪一位病人,防止消息一次性公佈後中途產生泄露。再有,車輛上加裝了GPS定位系統,遇到病人轉院時,我們會全程監控每一班車輛的運行軌跡,這一切只是爲了確保是由急救中心的車輛負責運送。”
假救護車如此猖獗,急救中心又是如何應對的呢?閆濤說:“我們急救中心並非執法機關很難對假急救車進行管理。定義其爲‘黑車’就是一個問題,無法去調查任何車輛的真實身份。這樣的車輛通常有三類:一類是以多座客車改裝的,並配以擔架,但沒有任何相關標示;二類是與急救中心車輛相似度極高,仿照標識並配以警燈;三類是外地牌照車輛。我們只能提醒患者及家屬:使用正規救護車,病患能得到及時專業的治療,出了事故,由救護車所屬的醫院、急救機構等法人單位承擔賠償責任。而假救護車因爲經營主體是違法的,沒有合法營運手續,一旦發生事故病患家屬將陷入索賠無門的境況。對於這些假冒救護車,除極個別車主因搶生意發生糾紛觸犯刑律被追究刑責外,其餘多數黑救護車車主僅被給予罰款、拘留等行政處罰,風頭過去後又會捲土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