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馬年春節,“搶紅包”成了小夥伴們最樂此不疲的事,來自騰訊方面的數據顯示,最牛的“土豪”居然發了近2000個“土豪包”,最能幹的小夥伴搶了近800個紅包。不過熱鬧的背後也暗藏了不少風險,小夥伴們應當心。
互聯網巨頭開打“紅包戰”
“紅包”一直是阿里巴巴推銷產品和吸引用戶的利器,無論是吸引用戶安裝手機淘寶等阿里巴巴系軟件,還是“雙十一”“雙十二”等促銷活動,“紅包”是不可或缺的工具。春節期間,支付寶手機客戶端“支付寶錢包”於1月23日正式推出“新年討紅包”活動,活動分爲“討彩頭”“發紅包”兩部分。
除了阿里巴巴外,騰訊也加入“紅包大戰”。1月27日,騰訊旗下社交軟件微信也推出基於微信支付的“新年紅包”功能,微信“紅包”除了一對一,還有一對多模式,並且在微信圈搶完“紅包”後,微信圈內所有人都可看到發放結果。春節期間,一天就有500萬人參與了微信“搶紅包”。此外,今年春節,新浪微博#讓紅包飛#活動總體“紅包”發送量更是突破3.9億,共派發總價值高達上億的獎品。
留神“假紅包”威脅賬戶安全
“搶紅包”雖在春節期間走紅,但也有市民遭遇了“假紅包”。市民於先生稱,除夕夜爲了“搶紅包”,他加了很多微信羣,結果好不容易搶到一個,點開鏈接卻發現什麼也沒有。相對於“假紅包”的惡作劇,由於要綁定銀行卡、身份證號碼、手機號碼等個人信息,“搶紅包”是否會給用戶的賬戶資金帶來風險呢?雖然微信方面表示,日前升級了安全保護網,推出賬號保護機制,即微信賬號與用戶手機號碼進行綁定,讓盜號者無法登錄該賬號,微信“紅包”也採取了嚴格的安全校驗機制,如登錄權限、支付密碼等,同時“紅包”的錢只能提到用戶綁定的實名銀行卡,確保資金安全,不過不少網友仍然擔心:“如果不法分子把一些木馬程序包裝成‘紅包’發給用戶,用戶不小心點開的話,很可能會造成用戶賬戶等個人信息泄露的風險,這樣勢必也會威脅到銀行賬戶的資金安全。”(記者姚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