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又過年了,每到這個時候,我都要陪在他身邊,看着他,伺候他,跟他說心裏話,哪怕沒有任何迴應。我想就這麼一直守着他把日子過下去。我相信,只要我不放棄,他就一定能好起來。”今年春節期間,家住大港油田的濱海新區首批“身邊好人”王秀榮告訴記者,這是她新年裏的最大心願。
今年春節,當人們聚在一起或話家常,或外出旅行的時候,王秀榮卻靜靜地守在植物人丈夫馬宗弟的牀前,給他餵飯、擦身子、換衣服。而這看似簡單的舉止,王秀榮已經堅持了22年。熟悉王秀榮的人都說,“沒有王秀榮,馬宗弟不會活到現在。”
1992年,馬宗弟因車禍成了植物人。從此,王秀榮在當好一名教師的同時,一邊撫養兒子,一邊全心全意地伺候丈夫。“他剛出事時,我真接受不了,覺得天都塌了,但是緩過神來,我就想,我要是撐不下去了,他可怎麼辦。”王秀榮說,於是她開始摸索着學習護理。
那時候,爲了不耽誤工作,王秀榮每天早晨6點前就給丈夫清理牀鋪,做飯、洗臉、喂水、喂藥,做肢體運動、按摩,下班回家後,再重複相同的動作,每天都要忙到晚上12點多。王秀榮說,給丈夫刷牙,他不會吐漱口水,王秀榮就用紗布裹着手指、藥棉蘸着鹽水一顆一顆地刷;丈夫頭髮長了,她就拿推子給他理髮;丈夫發燒不退,她就每2小時用溫水擦身一次,用毛巾包上冰凍的鹽水在腋下冰敷,額頭上再放上冰袋。
由於馬宗弟不能自主進食,王秀榮起初給丈夫喂流食,這導致他體內電解質流失嚴重,鈉、鈣、鉀含量均偏低。“這需要打針補充電解質,但是他不能去醫院,我就自己練習。”王秀榮告訴記者,丈夫的病情把她磨鍊成了半個醫生。她說,臥牀病人消化不好,不是便祕就是拉肚子,所以她後來每次餵飯還要加上食母生、酵母片這些助消化藥物。
在王秀榮的悉心照顧下,22年來,馬宗弟身上沒出現一處褥瘡。2011年,王秀榮退休了。她說,她終於能時刻陪在丈夫身邊了。採訪中,記者得知,最近,馬宗弟開始會眨眼了,而且不時地還能發出聲音;當王秀榮給他講述他們過去的生活片段時,他還會流淚……這在王秀榮看來,“他能迴應我了,這對我來說,就是一種幸福。”(記者王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