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走進瓦依扎塔高中的教學樓,可以看到兩幅圖表,一幅列着近兩年在統考中名列前茅的學生姓名,另一幅顯示了2013年畢業生的大學錄取情況。仔細看看,當中有不少亞裔。該校2013年畢業生中唯一考上哈佛大學的就是一位華裔女生。
瓦依扎塔是美國北部明尼蘇達州的一個普通學區,距明尼阿波利斯市大約40千米。這裏的居民大多是來自瑞典、挪威等北歐國家的白人後裔。在明尼阿波利斯市,還有美國唯一的瑞典研究中心。
如果按照白人盎格魯—撒克遜新教徒的標準,這是一個典型的美國學區。根據2010年的人口普查,瓦依扎塔共有3688名居民,92.5%是白人,3.0%爲黑人,3.6%是拉美裔,亞裔僅佔1.3%。
即使近10多年來,搬遷至此的華人有所增加,也未能改變這裏的人口構成。瓦依扎塔高中有3000多學生,華裔的比例大約在2%—3%之間。不同的是,華裔學生中優等生的比例很高,他們考取美國名校的比率也遠比其他族裔的學生高。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中國家長將孩子送到美國學習,在瓦依扎塔和附近地區中學就讀的中國學生不斷增加。而另一個趨勢是,今天在美國學校裏就讀的華裔學生中,會有更多人在大學畢業後選擇回到中國工作。
這是一股富有生命力的文化力量,會潛移默化地影響未來中美雙方接近、交流的進程。即便很多中國孩子會成爲美國教育的“製成品”,即便他們對待生活與工作的觀念,會因爲留學而有別於父輩,但他們與中國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無論是美國的“重返亞洲”戰略,還是中國提出的構築“新型大國關係”的戰略設想,都不可能離開這一正在形成的新氣候。
我在瓦依扎塔逗留期間,還聽說了一些與中國相關的事情。當地一對挪威裔作家新出了一本童話書《聖誕節的祈願》,被評爲“最佳聖誕節禮物”之一。書中的插圖均爲實景拍攝的照片。封面上,作者女兒裝扮的挪威小精靈在冰天雪地中給馴鹿送上一枚蘋果。不過,作者特意介紹說:那個看上去十分逼真的馴鹿其實是一件“中國製造”的標本。
“中國製造”在今天的美國是一個敏感詞彙。有人將1913年與2013年的聖誕節禮品做了比較,認爲最大的區別是,“今天所有的禮品都是‘中國製造’”。
在一些美國人算計日常生活用品中的“中國製造”有多少,並以此作爲看待中美關係的座標時,瓦依扎塔高中的華裔學生正在努力地完成着他們的學業。他們當中會有更多人進入哈佛、麻省理工那樣的名校,他們的努力在中美相互依賴的大時代更有意義。這些在美國學校中刻苦攻讀的華裔學生,當是未來影響中美關係發展方向的不可忽視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