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每年在環境方面的投資不少於GDP的2%,把資源消耗、環境影響等信息納入企業誠信評價指標體系……從開發區管委會獲悉,通過兩個工作平臺的不斷推動,“泰達環境保護社會機制”建設已經初步成型,區域綠色產業鏈正在不斷優化。
超過千家工業企業爲“機制”核心部分
“爲了推動‘泰達環境保護社會機制’,開發區構建起了兩個工作平臺,以泰達環境保護協會爲社會工作平臺,吸引社會力量關注環保工作,以泰達低碳經濟促進中心爲環保技術引進平臺,充分開展國際合作。”相關負責人表示,落戶開發區的工業企業已經超過1000家,也是“泰達環境保護社會機制”中的核心部分。
“從2009年開始,開發區就開始組織企業自願公開環境信息,參與企業逐年增加,從最初的16家到2013年的48家。”相關負責人表示,企業自願公佈環境信息,向社會公佈自身的環境保護工作開展情況,體現了企業環境意識及長期經營的社會責任。
企業誠信評價體系與銀行信貸掛鉤
“每年開發區在環境保護方面的投資都不少於當年GDP的2%,通過鼓勵政策加資金補貼的方式,促進企業向生態文明轉型”。相關負責人表示,開發區按照生態文明的要求,將資源消耗、環境影響等納入企業誠信評價指標體系,建立相應的評分標準,發揮社會監督的作用,推動企業環境誠信體系的建設,2013年,共有108家企業參與評選,其中被評爲很差的企業有4家,開發區將這些企業進行了曝光,並上報相關部門。
企業的環境評價結果,將在銀行徵信系統得到反映。相關負責人表示,“對環境負責的企業,誠信等級會比較高,對環境不負責的,在貸款或者授信方面就會受影響。”
區域綠色產業鏈基本形成
相關負責人表示,截至2013年底,開發區向企業兌現節能降耗、環境保護補貼2.3億元,鼓勵項目600餘個。組織98家企業開展了清潔生產審覈、123家企業開展了能源審計,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果。以三星、豐田、諾維信等大企業爲核心實施綠色供應鏈管理,通過環境管理體系、生態設計、主動公開環境和社會責任信息等手段,帶動上下游相關企業開展節能減排和清潔生產活動。截至2013年底,全開發區通過ISO14001認證的企業超過260家,擁有2家國家環境友好型企業,7家天津市環境友好型企業,3家天津市清潔生產示範企業,區域綠色產業鏈基本形成。記者餘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