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的《關於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意見》在學術界引起強烈反響。本報近日就相關問題採訪了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所所長宇文利。
記者:您認爲,今天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意義與價值在哪裏?
宇文利:價值觀是社會羣體共有的心靈標杆和價值導向,是人們思想的明燈,也是社會行動的法則,在任何時代任何社會都不能缺失。自鴉片戰爭170多年來,中國社會和中華文明發展中一個最突出的特徵就是出現了千年未有之大變局,出現了一步步走向並建構社會主義的重大歷史變遷和社會轉型。在這種變遷和轉型中,社會核心價值觀的培育、構建和實踐是極其重要的,因爲社會核心價值觀是最具有內控性並最終發揮指引和導向作用的力量。
從思想理論層面看,提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代表了一種對社會主義發展建設方位的思想認知和理論把握,體現了針對社會發展趨勢和規律的歷史自省、現實自覺、理性自信和行動自強,表明中國共產黨在思想文化建設、精神文明建設和意識形態建設上的理論創新與進步。從實踐層面看,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一種社會治理,旨在通過核心價值觀的培育來消除近些年來人們在思想領域出現的分歧、矛盾和問題;是一種社會動員,旨在凝聚社會共識,團結並形成合力,實現國富民強人民幸福,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是一種意識形態保障。
記者:在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的同時,人們的思想道德領域也出現了一些難以忽視的問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涵的明確對解決這些問題會起到什麼作用?
宇文利:近些年來,人們的思想道德領域出現了一些不能忽視的問題,其中最典型最突出的是由於受經濟至上主義、歷史虛無主義和文化相對主義等各種不良思潮影響而呈現出的思想蕪雜、道德淪落和價值迷失,明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涵一方面能夠起到思想調節的作用,即有效地整合各種思想觀念,清肅不良思潮,從而統一思想認識,凝聚社會共識;另一方面也能起到價值引導的作用,即幫助人們找到個體發展和社會進步的價值目標,找準日常生活和行爲實踐的價值標準,找到精神追求上的“方向盤”和“主心骨”。
記者:如何才能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學理與實踐上相統一?
宇文利:要從經濟社會發展的具體實踐中找到與核心價值觀建設有關的重大思想文化、精神文明和意識形態建設的現實而緊迫的問題作爲研究的根本命題,擺脫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學理研究“空心化”和“懸空化”的現象。與此同時,也要摒棄目前中國社會一定程度上存在着的實用主義、經驗主義至上的思想傾向,真正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指導人們的價值選擇和實踐取向。
記者:《意見》提出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社會思潮、凝聚社會共識的任務。請問,如何才能把這一任務落到實處?
宇文利:要把這一任務落到實處,需要紮紮實實地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一是堅持從尊重差異、包容多樣的原則出發來處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與多種社會思潮的關係,堅持既講求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嚴肅性,又不搞“一言堂”和“思想專制”,在意識形態思潮引領上做到既團結緊張,又嚴肅活潑;二是結合經濟社會發展的階段、當下中國的國情、社情和文化生態確定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並整合社會思潮的目標與任務;三是積極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宣傳教育和實踐普及。
記者:您認爲,政府在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方面負有怎樣的責任?
宇文利:在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方面,政府負有四項重大責任:一是引領的責任,要在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上做先鋒和表率,發揮帶動和引領的作用;二是監督的責任,政府要檢查督促各部門以及社會大衆承擔並落實好應有的責任,使整體工作呈現有組織、有秩序的局面;三是調節的責任,政府要科學合理地調節社會各階層各部門之間在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上的關係,解決並處理好各方因爲角色、層次和利益而出現的分歧與矛盾;四是保障的責任,即政府要爲各方提供必要必需的支持和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