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起來嘍,今天我們有個大任務呢。”隨着餘永來的呼喚,81歲的楊爺爺準備起牀。餘永來一隻胳膊支撐着老人的後腰,一隻手拽着老人的腿幫助他使勁兒,慢慢地把老人從牀上扶起來。服侍老人穿好衣服……早晨的起牀“程序”大約需要10分鐘,餘永來邊幫助老人洗臉、刷牙,還沒忘了繼續給老人“做工作”——“今天天兒不錯啊,我們要洗個澡。”楊爺爺沒吱聲,餘永來知道,對行動不便的老人來說,洗澡是件挺費勁的事情,特別是要強的老人,他們不喜歡給別人添麻煩。因爲使不上力氣,老人有時候和自己“起急”。餘永來故意把語氣放輕鬆:“我也得洗啊,您就當陪我吧,一起洗節約水。”聽着餘永來這麼說,楊爺爺就開心了很多。
1000多天的陪伴 他是老人的“貼心人”
餘永來每天和楊爺爺睡一個屋,離老人最近的就是他。老人性格內向,平時不太愛說話,家裏人說:“老爺子一天的話有八成以上是和‘老兄弟’說的。”不瞭解楊家詳情的人,還真認爲餘永來是這家裏最受老人喜愛的“老兒子”。其實,被家裏人稱作“老兄弟”的他,本職工作是家裏的家庭服務員。在家政市場一直被“用人難”困擾,在人人都覺得“養老護理員”最難請的大環境下,餘永來在這個家庭,照顧不能自理的老人4年多了。這樣的穩定性,請過保姆的家庭都覺得“太難得了”;對於楊家人來說,覺得自家找到了合適的人;對於餘永來自己來說,找到了好客戶也是一種福氣。
46歲的餘永來老家在安徽黃山,爲了家庭的責任,他在10多年以前揹着鋪蓋捲兒進了大城市。因爲沒有什麼專業技能,身體又不足夠強壯,他一時找不到自己的崗位。過去,有一部描寫家庭服務員的電影是《黃山來的姑娘》,後來,就有不少黃山人在城市裏做保姆。於是有老鄉介紹他去做家政。剛開始的時候,餘永來還真有點不習慣——一個大男人,做保姆不太好聽。可是,掙錢的願望很快戰勝了心理上的壓力。作爲男保姆,他的服務對象都是行動不方便或是患病的老人,工作強度大,而且承擔的風險也大,難免和客戶產生矛盾。所以,在這個崗位上,餘永來有時候會覺得很無助。好在6年多以前,他加入了鑫康潔家政服務有限公司,這是家員工制的企業,再去用戶家是派遣的名義,後顧之憂少了一些。4年前,他被公司派到了楊爺爺家,可能就是雙方的緣分,1000多天過去了,他已經成了家庭中不可缺少的一分子。
楊爺爺老兩口一生養育了5個女兒,“五朵金花”都很孝順,可是,現在在老父親的眼裏,最“可心”的就是餘永來這個“外人”了。閨女們來家,老人看到帶什麼好吃的都說:“這個給小余。”閨女們現在也知道了,在老爸那兒,小余說話最“管用”,而這樣的感情是1000多個日夜彼此磨合出來的。
客戶“愛心” 服務員“孝心” 合成“一家親”
楊爺爺洗澡前,餘永來把老人坐的椅子搬進浴室,還特別用熱手巾把椅子暖一暖。楊爺爺家住的是老式的小偏單,兼做浴室的衛生間面積非常小,放進了椅子,連抱帶扶地把老人攙進去,餘永來還得費挺大力氣把自己“塞”進去。每次餘永來都自己出一身汗。洗了澡,餘永來還要給老人刮鬍子,像這樣的“手藝”他已經學了不少,包括一些老年病的護理、營養學等。餘永來把楊爺爺“打扮”得乾淨利索,老人心裏就敞亮了許多。
安排好楊爺爺,餘永來就和楊奶奶出門買菜。楊奶奶也已經80歲高齡,身體還不錯,老人和氣、親切,在周圍有個好人緣兒,一出門總有鄰里打招呼。大家也都習慣了老人身邊有個樂呵呵的中年人相陪,還真有不少人以爲那就是老人的“老兒子”。餘永來有時候忙着爺爺的事不能陪楊奶奶出來,要是半個小時不見老人回來,他就趕緊跑出來找,生怕老人出事。楊奶奶的女兒們說:“他這份上心的勁兒,就和家裏人是一樣的。”餘永來卻說:“老人也真的拿我當親生的孩子。春節前,我發燒了,晚上折騰了一夜。早上發現奶奶不在家,我正着急呢,奶奶就舉着藥回來了,盯着我吃了。這些年,我遠離家人,總是擔心自己病了沒人管,可是每次我生病,都是這家人細心地照顧着。我能做的就是儘自己的力,把老人照顧得更好。”
每天採購結束,餘永來就開始準備做飯。現在,他已經很瞭解老人的口味,還要做到吃得好又不貴更不能浪費。他自己喜歡吃辣,可是,老人的胃口受不了辛辣食物,他就把自己的口味也改了,饞了的時候就自己放點辣油兒之類的佐料攪拌一下。楊爺爺患有腦萎縮,右手使不上力氣,吃飯拿餐具都是左手,餘永來要特別小心地注意着老人,別燙着,別嗆着。老人的身體機能下降,生活的秩序也改變了。有時候,吃着飯,老人又要大便,餘永來一點兒不覺得彆扭,照樣伺候得很周到。老人的女兒們都覺得:“小余是個敬業的服務員,也是老人身邊盡心的親人。”
最大的願望是在這樣的家庭多幹幾年
在楊家4年多的時間,餘永來回老家的次數並不多,近兩年的春節,他都是在天津過的。從春節前做衛生,到準備年夜飯,大年三十陪着老兩口包餃子,看電視……老人也因爲家裏有了他而覺得春節更熱鬧。其實,餘永來也挺想念遠在安徽的家裏人,家裏有兒有女,最小的孩子才12歲。可是,這裏的老人需要有人照顧,他還是狠狠心不回去了。過年時,姐姐們給餘永來買的新衣服,從裏到外,像打扮弟弟一樣,每一件衣服都帶着親情的溫暖。細心的楊奶奶還讓女兒們給餘家的孩子寄去禮物,餘永來也沒忘了讓小兒子給奶奶、姑姑們通過電話拜年,表達感謝。因爲,去年小兒子生病了,當時情況還挺危急,楊家人也和餘永來一樣着急,姐姐們找專家、上網找信息,還都在經濟上幫助餘永來,讓他及時給孩子匯去了治病錢,這一切都印在餘永來的心裏。每天晚上,餘永來陪着楊爺爺說說話,給老人按摩,把老人的被褥鋪得比較靠牀邊,這樣,老人起來時就比較方便。細心的餘永來把自己的單人牀搭在老人牀腳下,不僅照顧老人便利,而且還保證了老人的安全。每天夜裏,楊爺爺會醒兩三次,餘永來已經有了一種習慣,只要老人稍一動,他就能醒,不用老人叫,他已經開燈守在牀邊。正是有了這樣的精心守候,老人和家裏所有人都睡得踏實了。
楊家慈愛的老夫妻,熱心的五姐妹和一個樸實勤快的“老兄弟”,組成了平凡卻溫暖和諧的家庭生活。餘永來說:“我最大的願望就是爺爺、奶奶身體都好好的,自己多在這個家裏幹幾年,也是幸福的。”
規範市場彼此尊重
讓家政服務更有“人情味”
餘永來覺得,現在自己從事的這份職業挺好的,收入穩定,工作環境也不艱苦,天津人也比較好相處,所以他經常會介紹老鄉來天津從事家政服務工作。不過,他現在也有一些“心思”:因爲現在家庭服務員還沒有養老保險等待遇,再過幾年,自己老了,幹不動了,老年的保障怎麼辦?一些年輕的打工者不願意從事家政行業,也是因爲在企業裏工作有“五險一金”。
天津市鑫康潔家政服務有限公司總經理蔣淑雲說:“像餘永來這樣,能在一個家庭穩定下來的服務員很難得,這樣對家庭和服務員本身都是有益的。作爲服務公司,推行員工制,規範市場非常必要。員工制可以讓服務員有歸屬感。公司負責培訓、與用戶溝通,有了矛盾幫助化解,每月公司開工資。員工制對服務員進行管理和約束,不會一不滿意就丟下工作走人。所以,家政公司不能只是中介。此外,家政市場一直都面臨着‘用人難’的窘境,完善家庭服務員的保障制度是吸納從業者必要的條件,可是作爲微利行業的家政業,憑公司的力量解決從業者的養老保險等待遇確實存在困難。所以,希望有相應的扶持、補貼政策,讓服務員沒有後顧之憂,更多人願意從事這個行業,這樣才能給更多家庭解決生活難題。”(記者任悅李海燕攝影王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