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近日,兩位鄰居爲孩子吃小飯桌的事徒生擔憂。他們的孩子上學離家較遠,過去中午都是在學校吃小飯桌,飯後學校安排老師看着休息,家長都很放心,可從這學期開始,學校的小飯桌交給外面的配餐公司管理。鄰居表示,雖然餐費沒有漲錢,但總覺得心裏有些不踏實,“孩子能吃得好嗎?離開學校老師的管理,孩子吃完飯後休息能有保障嗎?”
每年開學之際,小飯桌都會成爲家長們關注的焦點,漲價也好,更換管理權也罷,都事關孩子的飲食健康和學習保障。從2012年起,濟南在全市範圍內實施小飯桌“登記管理、星級公示”制度,對不合格的小飯桌予以堅決淘汰,這些舉措無疑爲孩子用餐編織起綠色的保護網。
從現實來看,近幾年來,受人工成本上揚和校舍條件等因素的影響,不少中小學紛紛把小飯桌承包出去,這樣一來,很多家長自然不放心,認爲學校管理小飯桌,孩子會聽老師的話,而且飯菜質量有保障。其實,這是一種刻板思維模式,只要管理有序,配餐公司也同樣能夠承擔責任,提供優質服務。
筆者以爲,打消這些家長的顧慮,相關部門應在小飯桌的細化管理上下工夫,不僅是開學前對小飯桌進行統一檢查和糾察,還要在平時重視孩子的現實需求。比如,吃完飯後孩子休息或者寫作業,應輪流安排專人看護,避免他們打鬧或者擅自去街上玩耍。還有飯菜搭配方面,應積極徵求家長和學生的意見,根據他們的飲食需求和年齡特徵,再結合營養師的科學規劃最終定奪菜譜,保障學生吃得飽、吃得好、營養均衡。這既關乎學生的健康發育,也關乎小飯桌的持續發展。
在午間小飯桌,學生不僅是吃飯,也需要其他方面的關愛,商家賺的是錢,同時也要踐行社會責任。因此,無論是學校管理,還是配餐公司管理,對小飯桌管理都應明確權責,推出問責制,重視學生和家長的訴求。相關部門也應加強監管,進一步創建細化的監管制度,監督小飯桌實現誠信經營、良性發展,這樣才能解除家長的後顧之憂。(雪櫻)
(來源:齊魯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