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2月18日,武清區曹子裏國際絹花城正式開業。絹花城集展覽、銷售、貿易、洽談爲一體,是我國北方最大的人造花專業交易市場,將打造成爲中國最大的人造花生產和集散地。






絹花生產在曹子裏有着300多年的悠久歷史,早在清朝初年,曹子裏手工絹花,就曾作爲御用貢品上京進獻。當時,供喜慶、婚嫁、殯葬和戲裝之用的曹子裏制花技藝驚人,做出的絹花造型逼真,遠近聞名。解放前,曹子裏絨絹花作爲精美的手工藝品,暢銷京津兩市,廣爲人們珍藏。1978年改革開放以後,曹子里人積極地走出去、引進來,用他們智慧的頭腦、勤勞的雙手,使絹花這一古老的傳統工藝重新煥發了青春,開始從小作坊轉向大規模生產,昔日養家餬口的小手藝逐步發展成大事業。
“目前,曹子裏絹花的生產規模達到了空前的程度,全鎮共發展絹花專業村6個,註冊登記的絹花生產企業有500餘家,有一萬多人直接參與絹花加工和銷售,絹花生產已成爲帶動全鎮經濟發展的主導產業和促進農民增收和拓寬非農轉化的現實渠道”,武清區曹子裏鎮黨委書記宋寶剛告訴記者,現在的曹子裏絹花已開發出近百個系列,1000多個花色品種,像絲花、絨花、乾花、木花、紙花、拉花、插花、塑料花等絹花品種日漸豐富,滿足着不同品位人們的愛好和需求。產品佔全國市場份額的30%,佔天津市場份額可以達到70%,行銷全國並出口到亞、歐、美五十多個國家和地區,受到國內外客戶的一致好評。
據瞭解,1999年,新中國50週年國慶天安門前高舉的組字翻花就來自曹子裏;2008年北京奧運會,各奧運場館慶祝活動所用的3萬片“香山紅葉仿真葉片”也來自曹子裏;2009年國慶慶典上,來自曹子裏的一百萬套絹花道具組成花的海洋,在天安門廣場上熱烈的綻放,爲新中國成立六十週年大慶增添色彩。絹花生產使曹子裏享譽中外。2009年,曹子裏被評爲“天津市民間文化藝術之鄉”,拾棉莊村被評爲“天津市民間文化特色村”。現在的曹子裏以“絹花之鄉”美譽而驕傲,因“天津市民間文化藝術之鄉”而自豪。
宋寶剛告訴記者,近幾年,鎮黨委、政府高度重視花業發展,爲做大做強這一特色主導產業。2002年,鎮政府經多方籌集資金,興建了花城產業功能區。爲人造花進行現代化工藝生產提供了巨大的便利條件。2006年,爲促進絹花行業健康有序發展,發揮行業自我管理職能,通過協調、引導,成立了“天津市人造花商會”,註冊了“曹子裏”花卉商標,進一步提升了絹花之鄉的市場競爭力和知名度。實現了這一傳統產業的上檔升級。經多方努力,佔地面積9000平米的國際絹花城正式開業,商城三層佈局合理分區,實行封閉式現代化管理,爲絹花商業提供了完善可靠地交易平臺和服務支持。商城全部商鋪統一安裝了水晶電動捲簾門和消防自動噴淋滅火系統,配備的50個監控攝像頭可以對商城實行全天候監控,爲商戶打造安全舒適的環境。同時爲更好地幫扶商戶發展,鎮政府還對進入絹花城商戶稅收進行補貼,爲商戶提供便利實惠的軟環境。
據介紹,在旅遊資源開發方面,曹子裏鎮政府努力打造鎮、區十分鐘的公交圈,與公交部門協調磋商,實現了便民5路公交車的調整開通,首發站曹子裏大地幼兒園,終點站武清城際鐵路,途經國際絹花城,佛羅倫薩小鎮,方便了羣衆出行,真正實現了鎮、區零距離。同時還積極與區旅遊公司聯繫合作,努力把國際絹花城打造成武清的旅遊站點,帶動曹子裏國際絹花城的發展,爲曹子裏鎮帶來更多的商機。(記者王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