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去年12月30日,中共中央成立由習近平總書記任組長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今年1月22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決定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下設經濟體制和生態文明體制改革、民主法制領域改革、文化體制改革、社會體制改革、黨的建設制度改革、紀律檢查體制改革6個專項小組。
在此期間,各地陸續成立地方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以下簡爲“深改組”)。本報記者據媒體報道所做的不完全統計顯示,截至目前,已有26個省(區、市)完成組織架構的搭建。隨着地方改革頂層機構組建完成,各地全面深化改革的大幕相繼開啓。
在目前已宣佈成立“深改組”並公佈組織架構的26個省(區、市)中,人事安排對應中央,多爲“一正三副”或“一正二副”,即黨委“一把手”任組長,副組長包含省(市)長、黨委副書記和常務副省長,小組成員多由其他省委常委和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協有關領導組成。
在組織架構設置方面,各地“深改組”均下設辦公室和若干專項小組。包括江蘇、湖北、湖南在內的一些省份,均將作爲常設性工作機構的“深改組”辦公室實行與省委政策研究室“一個機構、兩塊牌子”的做法。而各地“深改組”下設的改革專項小組,在延續中央“深改組”制度設計時也稍有不同。往往根據各地實際,設有專項小組6到8個不等。
例如,河北設立了7個專項小組,相較中央模式,增加了農業和農村體制改革小組,這與河北作爲農業大省,迫切需要解決農村、農業等發展的問題分不開。貴州設的7個專項小組,是將中央模式的“經濟體制和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分拆成“經濟體制”和“生態文明”兩個專項小組,並將“生態文明”改革放在靠後的位置。上海、黑龍江、雲南則設立了8個專項小組。但大部分省市仍基本按中央的方式設立6個專項小組。
記者注意到,十八屆三中全會以後,各地均相繼出臺了貫徹全會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決定或者實施意見等文件,規劃了本地區的改革路線圖、時間表。已召開地方“深改組”第一次會議的省(區、市),均表示將加快出臺改革措施,把改革引向深入。
在這樣的背景之下,更深入更全面更具系統性協調性的改革已開始在各地啓動。馬年新春,新一輪的改革熱潮正席捲而來。(任琦)
(來源:深圳特區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