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幾年前,北京奧運會落幕之時,曾有一種說法,別看金牌拿得多,大衆體育從基礎設施到健身開展,都有與大把奪金不相稱的差距。
索契冬奧會落幕之時,人們對站在金牌榜首席的俄羅斯也有類似的評價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
論舉國體制下發展競技體育,當年的蘇聯可以爲師。不過,那時候蘇聯也積極開展羣衆體育,形成良好的體育氛圍和傳統。半個世紀過去,中國選手在夏季奧運會上取代了“老大哥”的位置,感受到從未有過的興奮。到了冬奧會上,卻又比出短長。俄羅斯總共獲得13枚金牌,中國得到3枚,不過是個零頭。即使發憤,要趕上世界冰雪運動強國的先進水平,也很難很難。
做過奧運會東道主,中國對奧林匹克運動的實質和真諦有了深刻認識,也懂得了縮小差距並不僅限於提升金牌榜排位。
北京聯合張家口市正在申辦2022年冬奧會。希望有機會承辦冬奧會的國家不見得競技水平都要很高,但應當是全民熱愛運動,願意參與體育。每到冬季,中國有超過2億人口生活在結冰積雪的地理區域,擁有開展冰雪體育的自然條件。不過,受經濟社會發展制約,很多孩子無法從小到冰天雪地中健身嬉戲,甚至有冰城的孩子竟然不擅長冰雪運動的怪事。
就在索契冬奧會開幕前不久,哈爾濱市教育局試行中考體育加試冰雪項目,99.7%的考生順利完成。備考過程中,多有家長帶孩子一起上冰雪,頗有幾分奧林匹克重在參與之意。
中國冬季運動整體水平不高,申辦冬奧會,首要目的是促進冬季運動廣泛開展,需要的是雪中送炭,而不是期盼錦上添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