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自從上海自貿區掛牌以來,“自貿區”這個詞逐漸紅遍大江南北。昨日,在接受成都晚報記者專訪時,全國人大代表、四川省商務廳廳長謝開華認爲自貿區是新一輪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舉措,在對外開放上意義很大。他建議只有堅持成都的特色優勢,才能在這批自貿區申報熱潮中脫穎而出。
“成都的吸引和輻射能力很大,不僅是對於西部、全國如此,放在全球來說都有磁石作用。”在謝開華看來,成都作爲內陸具有支撐的腹地,成都的交通、人才都有優勢,國際化水平相對比其他城市更高,建立自貿區更能夠發揮作用。有數據顯示,當前四川最大的貿易伙伴已從美國變爲東盟。談到成都所處的地位,他分析,成都處在長江經濟帶和絲綢之路經濟帶交匯點,並連接歐洲和獨聯體地區,“同時成都在物流、交通、產業羣方面都具備競爭力,比如電子信息、汽車、軌道交通等已成千億級產業集羣,現代服務業發展勢頭迅猛,這些都是很大的優勢。”
“建立自貿區涉及到行政體制、投資體制、‘走出去’體制、服務業的對外開放改革。”謝開華認爲建立自貿區是一場革命,更是全面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的需要。有媒體報道,全國已有十餘個城市申報建立自貿區,對此,他認爲面對這樣的熱潮,成都大可不必有內陸城市的顧慮,完全可以自信,當然也要有“戰術”,“自貿區不是政策的窪地,要了解自己的優勢條件,用好自己的特色,在激烈競爭中形成獨有經驗,試點以後再在其他地方複製推廣,這樣纔有長遠意義。”(記者劉依林董亮黃尚斐北京攝影報道)
(來源:成都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