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亞裔員工在美國職場面臨的晉升障礙被稱爲“竹子天花板”。相比職業女性遭遇的“玻璃天花板”,“竹板”清晰可見,卻更難突破。華裔女律師海倫·萬(音譯)在新作小說《合夥人軌跡》中揭示“竹板”問題,探尋如何突破困境。
書寫現實
英格麗德·楊在美國一家頂尖律師事務所工作,年輕能幹,夢想成爲律所合夥人。但身爲一名美籍華裔女性,她面臨事業晉升壓力:“我們不需要公司餐廳搞什麼‘餃子日’。我們需要掌握公司一切不成文生存法則的‘解碼器’。”
楊其實只是個虛構人物,是《合夥人軌跡》一書的主人公,但她的故事引發數萬讀者共鳴,因爲她是其塑造者海倫·萬以及衆多美籍亞裔職業人士的真實縮影。
現年40歲的海倫是一名律師,在美國出生長大,父母早年從中國臺灣移居美國。小時候,她接受典型的中式家庭教育,強調爲人謙遜、低調、勤奮。從法學專業畢業後,她到紐約一家律所實習,接觸到美式企業文化,“會哭的孩子有奶吃”的現實反差給她帶來衝擊。
她說,亞裔實習生在律所受歡迎,因爲他們是“默默幹活的小蜜蜂”。工作數年後,她越發清楚地意識到,亞裔羣體在美國僱主或同事眼中早已“定型”:順從聽話、不善交際,出“技術宅”,不是“真正的”美國人。
偏見難消
《合夥人軌跡》去年9月出版,首批5萬本迅速售罄。多家律所、律師協會和法律院校邀請海倫去做演講。讀者與她交流,談及各自在職場遭遇的“竹子天花板”。
“竹子天花板”一詞源於韓裔女作家簡·玄(音譯)2005年出版的《打破竹子天花板:亞裔的事業戰略》一書,指美國少數族裔員工在企業管理層級中難以突破的高度。
電視脫口秀和新聞節目主持人朱莉·陳坦言,因遭遇族裔偏見,自己25歲時接受美容手術,讓眼睛看起來更大。“有人曾告訴我,‘你永不可能坐上主持人的椅子,因爲你是華裔’。”
韓裔女性貝蒂·鍾在美國國際開發署當法律顧問助理,“我們那裏6名亞裔女律師,名字經常被弄混,儘管我們6人身材和相貌完全不像。”
被遺忘的?
小說結尾,女主人公努力打破“竹子天花板”,成爲律所合夥人。但現實中,亞裔精英突破“竹板”的美好結局寥寥無幾。
美國皮尤研究中心近期一項調查顯示,亞裔已躋身美國社會受教育程度最高、收入最高的羣體,但他們在企業管理層和政界高層所佔比例依然非常小。
調查數據顯示,在全美500強企業,亞裔員工普遍收入不高,大部分處於公司管理“金字塔”的底端,少數晉升到中層,進入高層的屈指可數:只有8家500強企業的高層管理者是亞裔。
同樣,在美國政界,亞裔政治家僅佔據3%的要職。據新華社電
(來源:北京晨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