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14年3月22日出版的意大利中部地區最大報紙《信使報》刊登中國駐意大利大使李瑞宇文章,介紹習近平主席訪問歐洲的重要意義。全文如下:
攜手努力,開闢互利合作新篇章
——駐意大利大使李瑞宇在《信使報》撰文介紹習近平主席訪歐
中國和歐洲是維護世界和平的兩大力量,促進共同發展的兩大市場,推動人類進步的兩大文明。近年來,中歐關係整體發展勢頭良好,歐盟連續10年保持中國第一大貿易伙伴地位。爲進一步推動雙方關係發展,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於3月22日至4月1日對荷蘭、法國、德國、比利時進行國事訪問,期間還將出席在荷蘭海牙舉行的第三屆核安全峯會,並訪問歐盟總部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這是習近平主席就任後首次訪問歐洲,將傳遞中國重視歐洲、支持歐洲一體化建設、致力於深化中歐關係的強烈信號,爲新形勢下中歐全面戰略伙伴關係發展指明方向,賦予新的戰略內涵。
回顧過去的2013年,中歐經貿關係亮點紛呈。11月下旬第十六次中歐領導人峯會在北京召開,同月末李克強總理訪問羅馬尼亞並與中東歐16國領導人舉行會晤。歲末荷蘭首相呂特、英國首相卡梅倫、法國總理艾羅相繼訪華,“中歐外交熱”不斷升溫。
當前,中歐都處在改革和發展關鍵階段,中歐關係面臨新的歷史機遇。中國正在全面推進深化改革進程,以更大政治勇氣和智慧開啓新一輪改革,擴大開放,放寬准入,啓動上海自貿區建設,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在未來5年,中國將進口10萬億美元以上的商品,對外投資5000億美元。近期,歐洲經濟也出現企穩向好跡象,主權債務危機陰霾漸行漸遠,歐洲各國正努力深化結構改革、加快制度重構。在此過程中,中歐將各自釋放出巨大改革創新與制度紅利,爲雙邊關係帶來充滿商機的一年。
2014年,中歐雙方將以落實《中歐合作2020戰略規劃》爲主線,推進各領域務實合作。習近平主席此訪是中國國家元首首次訪問歐盟總部,將爲中歐關係“定方向”,推動中歐關係朝着成熟穩定、互利共贏、包容互鑑方向發展。訪問將爲中歐合作“提速度”,在科技創新、新型城鎮化、投資等領域拓展新增長點。訪問將推動中歐關係的戰略性“上水平”,加強雙方在重大問題和地區問題上的溝通和協調,爲促進世界和平與繁榮做出更大貢獻。
意大利是歐盟創始國,是中歐關係的穩定器和壓艙石。中意開展互利務實合作有助於推動中歐關係發展。意作爲歐洲第二大工業製造國和農業國,在高端製造、時尚設計、科技創新、食品安全、現代農業等領域具有優勢,一大批外向型中小企業在專業細分領域處領先地位。這些優勢與中國轉方式調結構促升級的現實需求高度契合,中意兩國合作面臨前所未有的良好機遇。只要雙方本着平等開放、互惠互利的精神,就一定能夠實現合作共贏。2013年中意雙邊貿易額達433億美元,同比增長3.9%,其中中國自意進口同比上升9.4%。雙向投資成爲新的亮點,中國對意投資總額突破6億美元。中方視意大利爲歐盟中的重要科技合作伙伴,雙方建有技術轉移、設計創新、電子政務三個中心,其中技術轉移中心啓動一年多來已促成50餘個項目。中方積極參與2015米蘭世博會籌備工作,中國國家館、萬科企業館、企業聯合館將分別於今年上半年開工建設,總規模居外國館首位。
中歐合作前景光明,中意合作大有可爲。相信通過今年雙方領導人互訪和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中歐、中意關係的全方位性和戰略性將進一步提升,深化互利共贏合作,開闢中歐、中意關係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