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會長、董事長、社長……46歲的張秀燕有很多身份,也有很多稱呼,但是“張社長”這個稱呼是她最爲看重的一個。“這裏包含了一種責任,包含着我人生的努力方向。陽光義工愛心社的宗旨就是讓今天受幫助的人能成爲明天幫助別人的人,像陽光一樣溫暖別人。”
張秀燕是浙江紹興人,在天津工作生活20多年,她的鄉音未改。快人快語的張秀燕做事幹脆、有主見,有着南方女性的秀美,更有北方女性的豪爽和颯利。“雖然我有很多社會職務,做了很多事,但是我覺得我的人生目標還是朝着公益事業的方向去努力。我做企業最主要的還是支撐着我去做陽光義工愛心社,要爲弱勢羣體送去關愛和溫暖。”張秀燕的故事就從這愛心說起,靈魂的高尚與她天生麗質的氣質相得益彰,成就了這個女人的美麗。
爲了愛心夢想,我下海經商
在張秀燕工作的地方有一個辦公室,整面牆都掛滿了紅色的錦旗。張秀燕告訴記者這只是很少的一部分。“我們有一個小倉庫,裏面堆滿了錦旗,多到已經放不下了。陽光義工愛心社成立以後,我們幫助過的各類弱勢羣體送來的錦旗非常多,他們對我們的感激之情都在這錦旗裏了。”
曾經有着穩定的工作,但是,爲了有實力資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張秀燕毅然下海經商。當初剛下海時的迷茫,經商經驗的缺失,這些都沒有讓張秀燕卻步,就是靠着自己天生牛犢不怕虎的勁兒,還有心裏沉甸甸的責任。“無論碰到任何困難,都有一種夢想的責任在支撐着我。我幫助的人看着我,我是他們的榜樣,他們肯定也希望我能幹好了,將來也能帶動他們,我覺得我就要堅持,如果我做不好,那麼我幫助的人今後怎麼辦呢,我怎麼能夠起到表率作用。還有家裏的孩子,我也得給他做好榜樣。這些都是支撐我克服一個個困難的動力。”從擺地攤開始,到後來經營企業,張秀燕嚐遍了苦辣酸甜各種滋味,但是更多支撐她的還是愛心。張秀燕總說,愛心成就了她的事業。
張秀燕曾說“願意承擔任何責任”。承擔責任是需要勇氣的,這個江南女子倔強的用愛心履行着自己的諾言。“我和家人相互依賴,家庭是一個人的港灣。一開始創業的時候如果沒有他們支撐着我,可能也走不到今天。現在我發展起來了,相應的也把家裏人都帶動起來。一個女人首選要管好家,如果她都不熱愛自己的家,我覺得還是有缺陷。小家、大家,這些關係都要處理好,我生意做得不好的時候,家人的一句‘沒事,虧了下次就做好了。’這樣的話就是給我最大的力量。”
“言而無信就是對人格的侮辱,我總覺得無論做企業還是做公益,都是一種責任。做公益時別人對你是會有所希望的,如果沒有能力去做,就是一種不負責任的態度。做企業也一樣,最初從一個員工、兩個員工、五個員工、十個員工,到幾百個員工,是這樣一路走來的。做企業解決了就業問題,怎麼給員工崗位和保障,怎麼能讓員工在這裏很快樂,這就是當老闆的責任。責任無處不在,一個人,來到世上更多的是承擔責任來的。”責任是張秀燕表達愛心的一種內在品格。
別人能快樂、幸福,就值了
陽光義工愛心社傾注了張秀燕大量的心血,她覺得一個人的力量有限,要搭一個平臺讓更多人蔘與。“經營企業我從一開始就親力親爲,幹到一定規模的時候就請職業經理人,把股份也給他們。讓我的經營高管也感覺到企業是他的一部分,這樣的話我就從每天處理一些事務性的工作中脫離出來,有精力去做公益。”
陽光義工愛心社自成立之日起,就和弱勢羣體結對子,一對一的把他們當親人,倡導人與人之間拉近距離。張秀燕告訴記者:“我們做的不是給一點錢就完了,都是持續跟進。比如跟孤寡老人結對子,只要開始做了,就一直堅持下去。如果有人因爲工作調動等原因離開愛心社,就讓其他人接替來做。我已經送走21位老人了,最年輕的81歲,年紀最大的97歲。97歲的那位老人,結對子的時候已經八十多歲了。我們做公益的理念就是一對一,最好就是今天他受幫助,明天他能幫助別人。”
陽光義工愛心社本着透明做公益的態度,愛心人士跟弱勢羣體結對子以後,要逐件落實,要建檔案,跟進做服務。現在,愛心社社員涵蓋了全市各行各業的愛心人士。誰參加過公益活動,做過什麼事情,都有記錄。他們倡導愛心不分大小,有錢出錢,有力出力,不出錢不出力就出個主意。“有時很多弱勢羣體不是出錢就能解決問題的,給他們出個主意這個坎可能就過去了。”張秀燕做事,總是有章可循。
在很多人眼裏,張秀燕整天處於亢奮的狀態,生意、義工組織、家庭,這些都需要她操心,可她偏偏是個停不下來的人。她說自己有精神支撐,有目標,有她想做的事情,所以沒有感覺累。“我是覺得人活在這個世上,當一個人臨終前回憶走過的這一生,發現我沒有遺憾,我做任何事都努力了,我通過努力,給好多人帶來快樂、幸福,值了。”
20年行走公益路,無怨無悔
從1994年幫助困難孤兒開始,張秀燕奉獻愛心至今已經整整20年,過程中碰到很多不如意的事,也有過辛酸的時候。張秀燕想起這麼一件事“我以前幫助過浙江一個十多歲的孩子,他父親打架被關進監獄,媽媽帶着他改嫁了。可是家裏非常窮,後爹脾氣又不好平時總打孩子。這個孩子逃學,有一次我把他叫來談心,他說現在自己打不過後爹,將來長大有了力氣就要打他。我跟他做思想工作,他就跟我喊‘張秀燕我告訴你,你不是給我爹錢麼?以後我會把錢還給你,你別管我的事。’聽了他的話我自己也想,我好意幫助他,給他錢,幫助教育他,他怎麼這樣對我。通常人們願意幫助那些品學兼優的孩子,不願意幫助這樣不聽話、學習不好的學生。我一想,如果我不去幫助這個孩子,他從小心裏結下的怨恨,將來他就可能成爲社會的禍害。後來我就出來做孩子後爹的工作,告訴他不能打孩子;我也對孩子說,‘你親爹爲什麼被關進去,就是沒文化。你看阿姨爲什麼能幫別人,阿姨上過學讀過書,跟他們就不一樣。’慢慢用自己的心去捂熱他。後來這個孩子考上中專,現在已經工作成家了。”
有時候社會上很多人對張秀燕和陽光義工愛心社做的事不理解。“有些人覺得我不去管理企業,反倒來做這些閒事。我不管別人怎麼說,只要我覺得是對的就去做。開始企業圈子裏很多人都嘲笑我,我就把他們也拉進來一起做公益。現在影響了很多人,大家一起傳遞正能量。有些弱勢人羣會把自己的不幸歸咎於社會,到我們愛心社以後,用我們的行爲去感動他們。對他們進行心理疏導,特別是對孩子進行心理關愛和幫助。幫助弱勢羣體的同時一定要幫助他們找回自己的尊嚴,知道人與人是平等的。讓絕望的人重燃生命的希望也是一種大愛。”
愛的種子,正能量接代傳遞
過去父母年輕的時候,張秀燕把所有的孝心都給了孤寡老人和五保老人,逢年過節她總會和一些結對子的孤寡老人在一起。五年前,張秀燕父親突然被查出患了癌症,她覺得虧欠父母太多。忠孝不能兩全,但是張秀燕的父母特別理解她。“我父親做完手術已經五年了,現在挺好的。父母在紹興生活,現在我20天左右就飛回去陪他們,只要爸爸高興就好。我爸爸最高興的一件事就是坐着我開的車,帶着錢還有很多慰問品,到他曾經工作過的地方看望那裏的孤寡老人。現在做公益已經成爲我們家的家風了。”
對於孩子的教育,張秀燕也是無處不滲透着做公益的理念。“我跟兒子說,將來我百年了,不需要買墓地,器官能捐的就捐掉,遺體捐給醫科大學做解剖,最後死了也要給社會做點貢獻。孩子現在不理解,但是我相信他以後會想明白的。我希望他能獨立,做有益於社會的事。孩子從小就跟我串東家走西家做公益。我們家週末總會有受助學生來吃飯,我兒子就去接送他們,給他們買東西。感恩和愛的種子在他身上已經種下了。他現在已經上班了,過幾年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創業,而不是接我的班,獨立性很強。父母的言傳身教很關鍵,直接影響到孩子。中國傳統的東西要讓孩子傳承下去。”
陽光義工愛心社自2007年成立至2014年2月,共助老485人,助孤498人,助學1293人,幫助特困單親母親6320人,關愛農民工3700多人,環保宣傳90餘次,捐款捐物累計人民幣達5560餘萬元。現在,陽光義工愛心社有很多愛心基地,他們通過自己做公益,並帶動周邊人一起做,這樣就從一個個點逐漸連成線,範圍不斷擴大。張秀燕覺得愛心不分大小,大家都把愛心傳遞下去,愛心社發展越來越大,更多需要幫助的人也可以受到幫助,社員傳遞愛心、傳遞正能量的同時,也可以感染更多的人。
記者手記:在張秀燕的人生信條裏,人的一生中必須要有理想、信念和正確的價值觀,這樣纔會幸福。張秀燕還想發展愛心樓宇,她說:“天津市現在有一百多個樓宇,把樓宇裏的人都發展起來做公益。說到底,幫助人是一方面,社員們的精神面貌也好了,也是促進社會和諧。”眼前這個瘦弱的女子,內心有着巨大的能量。除了吃飯休息,她的時間都在忙碌,做事情、做公益。好在老天眷顧,她人到中年依然有種風韻,那是成熟女性散發出的、難以抗拒的親和與魅力。(記者吳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