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首吃“螃蟹”,嘗試公立醫院藥品零差率銷售試點;讓衛生服務均衡,標準化建設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轉變社區衛生服務模式,建立社區醫生和居民家庭契約服務關係。今年濱海新區衛生服務將推出全新的就醫體驗,不僅遠程診療、醫師多點執業有望成爲現實,連中醫藥也將接軌信息化。這一系列的創新都將使居民享受更全面、舒適、滿意的醫療服務。
降低藥費 公立醫院試點破除“以藥養醫”
今年,濱海新區繼續推動公立醫院改革,將在公立醫院啓動實施藥品零差率銷售試點工作,最先“吃螃蟹”的泰達國際心血管病醫院正在探索以破除“以藥補醫”機制爲關鍵環節的公立醫院綜合配套改革,進一步完善科學的補償機制、醫療績效評價機制、符合醫療行業特點的人事薪酬制度和現代醫院管理制度,強化公立醫院的公益性,爲天津市公立醫院改革全面推開探索經驗。此外,新區還將探索社會資本參與公立醫院改制等形式的產權制度改革,增強公立醫院活力,並探索醫師多點執業,促進人才合理流動。
在社區衛生體制改革中,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將在對口大醫院的幫扶下,引導大醫院優質醫療資源向社區流動,打造“一箇中心、一個特色、一個品牌”。爲此新區衛生局將制定並實施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特色品牌”建設方案,並將特色創建納入大醫院一體化管理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考覈內容。與此同時,大力發展民營醫療機構,爲民營醫院建設用地、稅收、收費、醫保定點等方面提供優惠政策,優先支持舉辦非營利性民營醫院。制定民營醫療機構以獎代補的扶持政策,採取多種引進模式,吸引更多民營醫療機構落戶新區。
就近看病 空港和生態城首家醫院年內建成
爲讓居民家門口就近看病,年內新區將新建改擴建一批基礎衛生設施。其中,納入新區“十大民生工程”的衛生項目——天津醫科大學空港國際醫院和天津醫科大學中新生態城醫院將完成建設。同時,開工建設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濱海醫院、第五中心醫院二期工程、大港醫院消防改造和塘沽安定醫院裝修改造工程。推動新區中醫醫院、新區腫瘤醫院、漢沽中醫醫院門急診樓和大港醫院二期工程。加強公共衛生機構建設,建成濱海新區公共衛生服務中心一期工程,同時開工建設婦女兒童保健中心新建工程,並加快新區指揮型120急救中心建設,儘快啓動運行。
對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實施標準化建設,年內新區衛生局將出臺《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房屋標準化建設方案》,明確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設置原則、建設標準、設備裝備等內容,讓居民享受標準化的社區衛生服務。此外完成欣嘉園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主體建設,開工建設新北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裝修改造胡家園街、太平鎮、新港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大華醫院等。
提高醫技 3大醫院衝刺三級綜合醫院
配置大型醫用設備,提高醫療質量和醫院管理水平,今年新區將加大創建醫院人才引進和培養、學科建設、醫學科研、新技術項目引進的力度,加快等級醫院創建。其中,漢沽醫院、大港醫院和港口醫院要努力創建成爲三級綜合醫院。加強重點學科建設,支持5個國家級臨牀重點學(專)科項目建設,確保通過國家級驗收。加強6個市級重點中醫專科項目的建設和管理,力爭躋身全市先進行列。充分發揮專項經費的引導和激勵作用,支持醫務人員開展高水平醫學科研。今年將力爭申報並立項1項國家級科研項目、市(局)級科研項目20項以上,通過市級科技成果認定20項以上,引進25項以上填補本市空白新技術項目。
推進對外合作和技術交流,深化與北大醫學部第二週期合作,進一步提升第五中心醫院服務能力。構建與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天津中醫藥大學和天津市腫瘤醫院良好合作關係,推動濱海醫院、新區中醫醫院和新區腫瘤醫院建設。同時,探索與知名醫院建立人才培養、遠程診療和遠程教育合作機制。
公衛服務 社區醫生爲居民家庭簽約服務
舉辦100場以上健康知識講座進社區活動,實施適齡兒童窩溝封閉預防齲齒、大腸癌篩查、腦卒中高危人羣篩查及防治等重大公共衛生服務項目,提高重性精神疾病管理質量。年內,新區居民將享受更加全面和貼心的公共衛生服務,新區將爭創慢性病綜合防控示範區,社區公共衛生服務中心將當好居民健康管家,使慢性病患者規範管理率和高血壓、糖尿病控制率達標。針對家庭簽約責任醫生制度,不斷充實社區衛生服務隊伍,優化家庭責任醫生服務團隊數量和結構,擴大服務覆蓋面。更爲值得關注的是,今年新區將轉變社區衛生服務模式,逐步建立社區醫生和居民家庭契約服務關係,發揮社區醫師的健康守門人作用,讓家庭醫生服務項目更爲健全,滿足社區居民衛生需求。
實施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提升工程,加強中醫醫院基本項目、中醫重點(特色)專科和信息化建設,爭創3個基層中醫藥適宜技術培訓基地。開展全國綜合醫院中醫藥工作示範單位創建活動,提高綜合醫院中醫藥工作水平。強化基層醫療機構中醫藥服務網絡,開展“國醫堂”評優工作,推進創建中醫藥特色達標社區衛生服務站(村衛生室)活動。此外,推進村鎮衛生一體化管理工作,進一步改善農村醫療條件。啓動實施區級村衛生室設備標準化建設,做好鄉村醫生業務技能培訓和年度考覈,多層次、多批次培訓鄉村醫生,提高農村醫療服務能力。(記者王祖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