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清明暮春裏,悵望北山陲。”在傷永逝、憶深情的清明節,人們追憶着爲國家和人民奉獻出自己生命的仁人志士。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在網上寫下哀思和祝願,以這種特殊的方式告慰英烈。
在四川南充,“綠色清明網上祭奠”的方式已被越來越多的人接受。只要登錄當地的城市在線網站主頁,便可在網絡上以獻花、點蠟燭、祭酒、掛輓聯等形式,緬懷先烈。清明節期間,以這種方式寄託哀思的人次可近十萬。
該市精神文明辦負責人嚴寧告訴記者,網絡祭奠的宗旨在於倡導綠色環保、勤儉節約的祭掃方式,人們應該輕祭掃形式、重美德傳承,讓清明節變得更加綠色、文明、和諧。
“革命先烈們爲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在戰場上英勇戰鬥,前赴後繼,用寶貴的生命換來了文明富強的新中國。在清明節到來之際,我向所有先烈敬禮!”南充市龍門一小四年級學生汪彤在祭奠的主頁上這樣寫道。汪彤告訴記者,網絡祭奠可以讓她的哀思之情以文字的方式保留下來,同時,她也能看到其他同學寫下的感想和感悟。
不僅是城市網站,很多規模較大的烈士陵園也在自己的官方網站上爲人們提供網絡祭奠平臺。“網絡祭奠可以讓更多的人以更便捷的方式表達對先烈的悼念之情,是對傳統的清明掃墓形式的一種創新。”巴中通江王坪川陝革命根據地紅軍烈士陵園負責人張廣勤告訴記者,清明節來掃墓的羣衆人數衆多,在網絡上寫下自己對先烈的哀思之情,也是一種誠摯的緬懷方式,過些日子再去看看,更是一種鞭策。
成都市民李倩告訴記者,清明節期間,她既會到烈士陵園掃墓,也會在網絡祭奠平臺上寫下自己對革命先輩的哀思。“去陵園掃墓是爲了在現場莊嚴肅穆的氛圍中,向英烈們鞠躬致敬。在網絡上祭奠,是爲了將自己對英烈們的感恩之情以文字保存下來,同時也希望更多的人看到,鼓勵更多的人加入到緬懷的隊伍中。”李倩說。
網絡祭奠在得到人們認可的同時,也使得英烈們的革命事蹟更加廣爲人知。很多網絡祭奠平臺會提供相關烈士的具體事蹟供人們瞭解。
四川師範大學政治教育學院研究生王思雪告訴記者,無論是傳統祭奠還是網絡祭奠,關鍵在於懷着誠摯的心緬懷先烈,讓心靈在追悼先烈的過程中得到昇華,在感恩革命先輩的同時,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