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新華網北京4月18日電(記者李學梅)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經常拋出一些不經之談,比如去年的“侵略無定義”論,比如今年要求調查反省“慰安婦”問題的“河野談話”,都令世界爲之側目。據共同社報道,他17日又冠冕堂皇地說,世界各國應共同努力,促使中國成爲一個“負責任的國家”。
中國是否負責任,全世界不知多少億雙眼睛在注視。從爲世界經濟復甦所作的貢獻到與世界各國開展的互惠合作,從謀求政治解決敘利亞危機到推動伊核僵局十年破冰,從構建新型大國關係到親誠惠容的周邊外交政策……
無數事實表明,中國是一個勇於擔當、追求共贏、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的負責任大國。聯合國祕書長潘基文明確表示,中國是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承擔了重要的國際責任,是五個常任理事國中派出維和人員最多的國家。
反觀安倍政府,不管對中韓還是對其他遭受過日本侵害的亞洲國家,且不說一再拒絕承擔犯下累累侵略罪行的歷史責任,如今乾脆越來越直接地以語言和行動來美化侵略歷史,在領土問題上一再混淆視聽,進而否定二戰成果、挑戰戰後秩序。
華麗的“積極和平主義”言辭下,正是安倍政府在全力推動日本擴軍修憲,試圖武力改變現狀的野心日漸顯露。尤其是去年底以來,安倍政府連續制定《國家安全保障戰略》《防衛計劃大綱》《中期防衛力整備計劃》等多份軍事和安全文件,推動日本安保政策走向質變。
更有甚者,爲擺脫禁止日本發動戰爭的和平憲法約束,安倍內閣還準備暗度陳倉,以修改政府對憲法解釋的形式解禁集體自衛權。本月1日,安倍政府正式通過“防衛裝備轉移三原則”,完成了從“原則禁止”武器出口到“原則解禁”武器出口的180度大轉身。
越來越多的事實表明,正是安倍政府的所作所爲,不負責任地損害着地區穩定。《朝日新聞》日前公佈的民意調查結果顯示,六成日本民衆認爲安倍內閣的執政姿態有損東亞地區的和平與穩定。美國巴德學院新聞學教授伊恩·布魯瑪日前發表文章說:“安倍攪亂了原本不穩定的亞洲空氣。”“日本首相正在玩一種非常危險的遊戲。”
一個不肯對戰爭罪行負責任的國家,怎麼可能對地區和平負責?一個拒不承擔歷史責任的國家領導人,又怎麼可能承擔現實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