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日前,《海津講壇——系列講座》第260講在文化中心二樓報告廳如期舉行。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中國新聞攝影協會會員——常津生應邀擔任主講,此次講座題目爲“淺談攝影創作”。
常津生從事攝影工作40多年,在國內外各種報、刊發表新聞、藝術照片一萬餘幅,被各種畫冊選用數百幅,共有二百多幅作品在國內外獲獎。常津生多年來拍攝片子種類繁多,涉及人文、風光、動物等題材。此次講座,常津生以動物攝影爲主題,結合130多幅照片實例,和大家共同探討攝影技巧和攝影的意義。
常津生認爲,動物是人類的朋友,隨着社會的發展,人類的進步,大家對環境保護的意識越來越強。因爲環境的發展直接影響到人類的生活質量以及大自然的發展,保護人類的朋友——野生動物的呼聲也越來越高。攝影人拍攝野生動物也就是參加了環境保護的行動。
說到拍攝動物,關鍵在於一個“動”字。拍動物首先要拍動物的動態。通過低速追拍和環境氣氛表現動感。其次要用擬人化的拍攝手法去拍動物,要聯想到人類的一些品格進行充分的體現。在常津生的拍攝作品中我們看到了動物中楚楚動人的一幕,看到了動物也會維繫自己的家庭、有偉大的母愛、有兄弟的手足之情、與人類和平相處的和諧景象等等。讓人們看到了動物的世界充滿愛,充滿情感。也正是這些富有生命的動物烘托了作品場景的氣氛,增強了照片的感染力。
拍照要在用光、色彩、構圖、立意等諸多因素上下功夫,捕捉趣味點,增強照片的感染力,要注意照片的藝術效果,提高視覺的衝擊力。要知道在什麼場景下用相應的焦距去拍,在捕捉動物的特徵時,要注意眼神的抓拍,瞬間動作的捕捉、注意拍攝角度和姿態。儘量多拍動物的肖像,要拍出美,拍出精神頭來。
常津生告訴攝影愛好者要學會用鏡頭講故事,他展示了所拍攝的人與丹頂鶴的故事,講述了養鶴人王學成一生致力於丹頂鶴繁殖保護的感人故事,以及他在王學成的幫助下,抓拍到很多丹頂鶴的生活習性及獨特動作的難忘經歷。
常津生在講述拍攝技巧的同時,用攝影作品去呼籲廣大人們去愛護動物,保護環境。希望通過鏡頭去展現動物充滿靈魂和感情的世界,去減少殺戮、消除殘害,讓更多的人去保護動物,愛護動物,去呵護我們生態平衡的自然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