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從三月初的親俄反政府示威,到四月初的搶政府大樓佔領警察局的行動,再到宣佈成立“人民共和國”,及至4月28日血腥衝突在很多地方發生,無形的政治大手在導演、推動、激化着烏克蘭東部動盪的政局。一夜之間,烏克蘭東部十多個城市冒出了許多“人民市長”、“人民州長”、“人民共和國主席”,他們協同反政府親俄武裝,佔領政府大樓和警察局,扣押歐安組織觀察員和烏克蘭籍記者,襲擊執行“反恐怖行動”的烏克蘭政府軍,並在國際社會面前扮起了主角,其中六人堪稱烏東部能夠影響當下政局的人物。《環球時報》記者在烏克蘭東部採訪期間,多次與他們打交道,他們神祕的背景和經歷給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烏東部“神經中樞”的“人民市長”和“自衛軍司令”
一夜之間,頓涅茨克以北70多公里的斯拉維揚斯克從鹽湖療養景區變身烏克蘭東部革命的“神經中樞”:這裏不僅扼守着烏克蘭北南高速公路的中點,還是親俄武裝扣押歐安組織觀察員、烏克蘭安全局特工、國際媒體記者約40餘人的拘禁地,更是親俄反烏臨時政府最堅定、對抗程度最血腥的風暴中心。居於風暴眼的核心人物是斯拉維揚斯克的“人民市長”維耶切斯拉夫·波諾馬爾耶夫和“東部自衛軍司令”斯特雷科夫。
《環球時報》記者4月18日在斯拉維揚斯克政府大樓外第一次見到“人民市長”波諾馬爾耶夫時,戴着黑色棒球帽,身着黑色阿迪達斯運動裝的他正被幾十名記者包圍着採訪。鬍子拉碴的他雖然顯得很疲憊,但卻頗有政治大家的派頭。在接下來的十天時間裏,他和搭檔斯特雷科夫因涉嫌主導槍殺親政府政治家,擊毀烏軍直升機,伏擊烏安全局特工,扣押歐安組織觀察員等一系列行動而名揚全球。
“太震撼了,太讓我感到意外了!”波諾馬爾耶夫以前的老闆伊萬·德格亞爾向本報記者談及這個曾在他開的肥皂廠當副廠長的“大人物”時坦言:“他一直替我打理一家不大的肥皂廠。我們的廠子開在郊區,沒有多大。現在看來,我的這個手下內心很有革命精神。”德格亞爾稱,更早前,波諾馬爾耶夫曾在蘇軍服役,據稱還參加過“特種作戰”。但當《環球時報》記者向他當面求證這段經歷時,他是這樣回答的:“我不會告訴你!”再問他是烏克蘭還是俄羅斯國籍,在哪裏出生時,他依然回答:“不能告訴你!”至於他是如何成爲斯拉維揚斯克“人民市長”的?他回答說:“武裝人員推翻舊政府後,他們命令我當市長。”
本報記者通過德格亞爾和左鄰右舍試圖勾勒這位“人民市長”的更清晰面孔,也僅知道:4年前定居斯拉維揚斯克,先是開過一家縫糿廠,後改向一家烏克蘭軍隊醫院提供後勤保障,不時從俄羅斯汽車組裝廠倒賣汽車到烏克蘭,經常過境親自駕車。除此之外,無人知道這位“人民市長”的更多情況。
與波諾馬爾耶夫不同,他的搭檔、“烏克蘭東部自衛軍司令”斯特雷科夫說話時語調低而平緩,鮮用激進詞彙指責基輔的臨時政府和西方國家,但很樂於談他指揮下的親俄武裝的行動細節。斯特雷科夫告訴記者,斯拉維揚斯克親俄武裝的武器裝備部分源於烏克蘭政府軍和佔領的警察局,比如說他手中的150支突擊步槍,幾枚槍榴彈和6輛步兵戰鬥車:“俄羅斯沒有給我們一槍一彈,全拜烏克蘭政府軍所賜。”
烏克蘭和美歐媒體指責說,烏克蘭東部的親俄武裝是一夥“每天拿着1000格里夫納(88美元)的僱傭軍”。對此,斯特雷科夫表示,他的自衛軍全是自願參加的老兵:“有頓涅茨克當地的,也有從克里米亞趕來的。我們只是不想讓基輔的軍政府統治,我們的目標是將整個烏克蘭從法西斯手中解放出來!”斯特雷科夫說,他指揮下的老兵多數在阿富汗、格魯吉亞和其他前蘇聯加盟共和國打過仗:“他們是抱着恢復蘇聯時代的光榮與夢想來戰鬥的。”
斯特雷科夫表示,烏克蘭東部的一些反政府武裝跟他們不同:“是前總統亞努科維奇的鐵桿支持者,只想恢復他們的權力,但不會有機會的。”他也瞧不上“頓涅茨克人民共和國”的武裝分子:“他們除了佔政府大樓外,什麼也沒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