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最近幾年,市民大多已經適應了“五一”期間三天的小長假不再舟車勞頓地奔赴全國各地的景點,而是選擇在家門口休閒度假。今年“五一”期間,全市多個郊野公園經過提升改造陸續開放,吸引了大批遊客,還有衆多的採摘園、鄉村遊、農家樂等旅遊項目,也爲市民短途出遊提供了更多選擇。
數據顯示,三天小長假期間,全市共接待遊客203.12萬人次,同比增長16.4% ,其中,薊縣共接待中外遊客54萬人次,同比增長14.3%;武清區各景區景點共接待中外遊客37.8萬人次,同比增長25%;東麗區5月1日接待中外遊客8.09萬餘人次,假期三天共接待中外遊客24.7602萬餘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收入1019.6萬元,較2013年同期穩中有升。
景點多郊野公園陸續開放 選擇成爲“幸福的煩惱”
“爹媽想去採摘,孩子想放風箏,我們倆都想去燒烤……”市民李先生說,從4月中旬就計劃着“五一”期間在周邊短途遊,結果越查資料越難以做決定,“最近這兩年建了這麼多景區景點,還真是有點難選擇。”
最近幾年,本市着力改善周邊區縣環境,打造郊野遊、鄉村遊等旅遊項目,多個郊野公園陸續開放。而這些郊野公園各具特色,確實爲市民的短途出遊提供了不少選擇。
去年建成開放的武清區北運河休閒驛站以房車營地爲賣點,去年就吸引了不少市民入住房車、野餐露營;今年,武清區北運河休閒驛站不僅增加了兩組房車組團,還陸續增添了畫舫遊船、自平衡車等遊樂項目,同時,新修建的濱水綠道也在“五一”前完工,10.8公里長的綠道沿北運河蜿蜒,其間200畝的百花園也將陸續栽植完工,市民或漫步或騎行,儘可感受春花爛漫。
西青郊野公園則突出“以林爲體,以野爲魂,以水爲韻”的建設特色,大面積造林綠化,保留葦塘、溼地等原始地貌,利用原有魚塘開挖湖泊和環形航道。在這裏,不僅可以享受垂釣燒烤的樂趣,更有生態養殖區、農產品種植區、水稻種植區、蓮藕種植區、葵花種植區、香草種植區等區域,讓市民盡情領略農耕文化。
世界三大古海岸溼地之一的七裏海國家溼地公園,依託自有的溼地優勢,在景區內開設了長達8公里的溼地走廊及上萬畝的原始溼地。蘆葦、飛鳥、野花、湖水是其四大原始風光特色。新近開放的三期工程還新建了天鵝湖、野鴨島、野兔島、白鷺湖等水面和島嶼,放飛了數千只野鴨、蒼鷺、白鷺等水鳥。不論是下湖體驗溼地皮划艇或充氣賽艇項目,還是呆立湖邊看水鳥飛過,都有一番別樣感受。
而這些各具特色的郊野公園大多交通便捷,距離市區車程基本都在一個小時左右,非常方便市民出行,難怪李先生一再表示,選擇出行地點成了難題。同時,李先生表示,需要預訂的景點一定要提前安排,“我們後來計劃去武清休閒驛站,不過提前兩三天的時候已經訂不到房車了。”
內容足
各景點爭推特色活動
小長假期間,西青區楊柳青石家大院每天10:00-11:30都安排了京劇、評劇、河北梆子演出;天津熱帶植物觀光園的第六屆曹莊花卉旅遊節系列活動之臺灣風情節也拉開帷幕。
“此外,還有精武門中華武林園天津輕型飛機嘉年華、如意大街(巨龍古玩城)‘五一’系列活動、希樂城親子時裝秀等等。”西青區旅遊局市場科付天芳表示。
而寶坻區也在今年加大了京津新城的整合力度,推出以潮白河水上航線、帝景溫泉度假村和玉佛宮三處景點爲核心的“京津新城一日遊”,遊客不僅可以遊潮白河、泡溫泉,還能到位於廣濟寺內的泉州古玩城“淘寶”。
同時,對景區景點的配套設施也進行了提升改造。
今年,武清區北運河休閒驛站不僅僅新添了四個新景觀及一些休閒項目,還對停車場、衛生間及相關配套設施進行了升級改造。武清區商務委相關負責人表示,景區今年還擴大了停車場,“目前車位已經達到近700個,基本滿足了自駕遊客的停車需求。”
遊客增
全家總動員成爲新潮流
便捷的交通、整潔的環境、豐富的休閒方式,都爲郊野遊的火爆提供了基礎。與以往情侶、小三口的出遊方式不同,“五一”假期中,到周邊遊玩的市民更多是要麼扶老攜幼,全家出遊,要麼三五知己,結伴同行,從而進一步拉高了出遊人數。
假期幾天,武清區梅廠鎮示範園幾乎天天爆滿。“比平時多了兩三倍”,示範園的相關負責人閆寶紅介紹說,自3、4月份以來,隨着天氣轉暖,果蔬增多,生態園的遊客已經開始明顯增多,平日一般可以達到每天兩三百人,而“五一”小長假期間,每天都有近千名遊客。同時,閆寶紅介紹說,到示範園採摘的遊客大多以家庭爲單位,很多都是老少三代齊上陣,“起碼佔到六七成”。
“很多家庭不只是想來玩玩,還想帶些新鮮蔬菜回家,一般都要摘個三四百塊錢的菜品,”閆寶紅表示,目前園區內供採摘的葉菜普遍在每斤5-8元,油桃則要25元一斤,“油桃、奶油黃瓜、櫻桃西紅柿和各種葉菜都挺受歡迎的,這幾天每天都能摘個幾千斤。”
“趁着放假,帶孩子來感受一下,”市民林先生表示,自己有一輛七人座汽車,一直希望帶着父母孩子共同出遊,“這次不僅是放鬆度假,還是全家人增進感情的好機會。”
帳篷和竈具節前賣得火
舉家出遊,在郊野公園燒烤、垂釣,或是露營採摘,都不同於十幾年前的到公園野餐。一張塑料布、幾片面包加果醬已經不能滿足遊客。郊野公園裏,星羅棋佈着五顏六色的帳篷、專業的爐頭竈具……
郊野遊的火爆,也帶熱了相關戶外產品的銷售。多家戶外用品店的老闆都表示,4月份的銷量較此前的月份上漲兩到三成。而銷量上漲最爲明顯的幾種產品分別是:帳篷、爐具、噴槍、地墊、防紫外線風衣、便攜摺疊椅等。
同時熱銷的產品,還包括各種一次性餐具。爲了給家人一個愉快的燒烤回憶,張女士從4月中旬就開始着手準備,各種一次性的檯布、筷子、環保餐盤、圓碗,甚至托盤、刀叉、攜帶食物的打包餐盒,“算起來,就這些東西也要差不多100塊”。小長假期間,僅僅武清區的北運河休閒驛站就接待遊客超過5萬人次,放眼整個公園,幾乎家家都離不開這些簡易餐具。新報記者吳彥郭強安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