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中新社紐約5月15日電題:遲來已久的紀念——美國9·11國家紀念博物館開館目擊記
中新社記者李洋
當地時間5月15日,已經入夏的紐約細雨紛飛。在陰沉的天空下,美國9·11國家紀念博物館終於開館。而9·11恐怖襲擊距今已過去了將近十三年。
中新社記者在當天的開館儀式現場看到,9·11恐怖襲擊遇難者的衆多親友們在工作人員的引領下,重新聚攏到這裏,再次共同追憶慘痛的一幕。然而,在他們臉上已找尋不到太多哀傷,大家顯得比較平靜。
美國9·11國家紀念博物館就建在世貿中心遺址旁邊,博物館的主體位於地下,以暗色調突出肅穆的氛圍。如在館內呆的太久,可能會有壓抑低落之感。
記者注意到,紀念博物館內的展品安排錯落有致,顯然是經過一番精心的考量:既有標誌着世貿中心倒塌的殘垣斷壁,也有遇難者隨身攜帶的個人物品如手錶錢包等。不論物品大小,幾乎都蘊含着一股震撼人心的力量。
而開館儀式上最引人注目的展品仍是世貿中心最後一根鋼樑。這根鋼樑一直被視爲是美國民衆齊心應對災難的象徵,如今鋼樑上已貼滿了紐約市警察局和消防局的標誌。鋼樑旁邊安裝了大型顯示屏,讓人們能夠看清鋼樑的每一個細節。不少儀式出席者爭着和這根鋼樑合影留念。
當天,美國總統奧巴馬伕婦、前總統克林頓夫婦等政要在紐約前市長布隆伯格的引領下參觀了紀念博物館。在巨大的遇難者照片牆前,奧巴馬伕婦與希拉里仔細聆聽布隆伯格講解,而克林頓則獨自站在一旁若有所思。
布隆伯格在致儀式開幕辭時,大力強調9·11國家紀念博物館的歷史意義。他說,9·11紀念館就像珍珠港、越南戰爭等紀念場所一樣,應永遠被人們所銘記,讓後人真正瞭解當時發生的一切。
奧巴馬當天的講話並不長,重點強調恐怖主義行徑無法擊垮美國的力量和精神。他將紀念博物館形容爲“神聖之地”。奧巴馬這次來紐約的主要行程就是參加紀念博物館的開館儀式,向外界顯示他對9·11重建工作的大力支持。
開館儀式持續一小時,整個過程非常緊湊。現任紐約市長白思豪和州長科莫以及前市長朱利安尼等都講了話。遇難者家屬、倖存者和救援人員代表則在奧巴馬等高官的分別介紹下發言。
儀式結束後,出席者受邀參觀整個紀念場所,成爲正式開館後的首批參觀者。接下來的近一週時間裏,博物館將基本只對遇難者家屬、救援人員和重建人員開放。普通民衆要等到21日才能入館參觀。
美國9·11國家紀念博物館的興建可謂一波三折,耗時太久,在美國國內曾引起較大爭議。博物館是紀念場所的重要組成部分,但無法在2011年9·11十週年時落成,同年年底工程更陷入停滯,2012年春天才恢復施工。博物館隨後也沒有能夠趕在2012年和2013年的9·11紀念日開館,而是拖到今天。
另外,紀念博物館門票定價24美元,也被一些人士所詬病,擔心該館有淪爲盈利性機構的危險。但主管官員還是希望紀念博物館每年能通過門票獲取4000萬美元收入,用以償付日常維護費用等開銷。
隨着紀念博物館的開館,美國又多了一處緬懷逝者、寄託哀思的重要歷史紀念地。篆刻在大廳裏的詩人維吉爾詩句格外醒目,恰如其分地表達了人們對近3000名9·11遇難者的哀悼之情,似乎也多少彌合了博物館“遲來”引發的怨念——
No day shall erase you from the memory of time(即使日夜輪轉,也不能把你們從時間的記憶中抹去)。(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