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亞洲相互協作與信任措施會議(以下簡稱“亞信”)第四次峯會將於20日至21日在上海舉行。46個國家和國際組織領導人、負責人或代表將與會,他們中有11位國家元首、1位政府首腦及10位國際組織負責人。
這是亞信峯會首次在中國舉辦,也是亞信成立以來,參與國最多、規模最大、規格最高的一次盛會。亞信也成爲繼上海合作組織後被國際社會關注的又一個亞洲增強互信與合作的焦點。
亞信是1992年由哈薩克斯坦總統納扎爾巴耶夫倡議建立的亞洲安全問題論壇,現有24個成員國、13個觀察員國和組織。亞信的宗旨是通過制定多邊信任措施,加強對話與合作,促進亞洲和平、安全與穩定,現已制定軍事政治、新威脅新挑戰、經濟、生態、人文等五大領域信任措施。
本次峯會以“加強對話、信任與協作,共建和平、穩定與合作的新亞洲”爲主題,與會領導人將圍繞“亞洲安全形勢”、“推進亞信對話、信任與協作的措施”等議題發表意見。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副所長董漫遠告訴中新社記者,亞洲的安全問題既有伊核、朝韓、韓日、南海、印巴、中日等傳統安全領域問題,也有“三股勢力”(指恐怖主義、分裂主義和極端主義)等新安全領域問題,再加上域外力量的介入,就使得矛盾更加錯綜複雜。如何增進互信,攜手應對新、老安全問題,謀求建立有利於地區穩定發展的安全環境是亞洲各國面臨的迫切任務。
事實上,中國作爲亞信成員國和哈薩克斯坦的友好鄰邦,從一開始就積極爲推進亞信進程的各項內容做出努力。2002年和2006年,時任中國國家主席的江澤民和胡錦濤分別出席了前兩次在阿拉木圖舉行的峯會並發表重要講話。2010年,由於上合組織塔什干峯會與亞信峯會在時間上有所衝突,時任國務委員戴秉國作爲胡錦濤特別代表前往土耳其伊斯坦布爾參加了亞信第三次峯會。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所長曲星在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表示,亞信的宗旨是通過制定多邊信任措施,加強對話與合作,促進亞洲和平、安全與穩定,這與中國的“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有共通之處,都強調平等互利、相互信任、和平共處、不把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別人。
今年,作爲東道主,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將在峯會發表主旨講話,無疑備受期待。他將闡述中方對亞洲安全形勢的看法,提出中方對加強亞洲安全對話與合作的主張,呼籲亞洲國家共同維護亞洲地區和平穩定。這被認爲將是“亞洲新安全觀”的集中闡釋。
曲星認爲,正因爲亞洲目前面臨諸多問題困擾,更需要亞洲國家發揮亞洲智慧,同時不排除與相關國際組織的合作,構建相互信任模式,共同應對挑戰,共同爲建立和平、合作的新亞洲做出努力。因此,對話與協作仍是此次峯會主題,亞信爲亞洲國家特別是東、中、西、南亞國家開展交流與對話,加深相互理解與信任提供了一個有益的場所。
能否讓中國提出的“亞洲新安全觀”爲其他亞洲國家所接受,就需要在共同安全、綜合安全、合作安全、可持續安全等領域攜手合作。此次亞信峯會將發表《上海宣言》,闡述成員國對國際和地區形勢的共同看法,宣示對解決有關熱點問題的一致主張,對亞信未來發展作出規劃。習近平還將宣佈中方在2014年至2016年擔任亞信主席國期間推動亞洲安全和亞信發展的主要舉措,被外界寄希望於“亞洲新安全觀”落到實處。
董漫遠認爲,要使這些舉措落到實處,一方面中國提出的舉措要考慮到亞信成員國的安全利益關切,更重要的一方面則是要亞洲國家真誠攜手合作。現在取得共識的層面難度不大,困難的是如何開展操作層面的合作。各個國家的國情不同,跟域外力量的關係不同,某些安全領域域外力量的作用甚至高於本地區力量,還有某些域外力量在“反恐”等安全領域設立雙重標準,不僅無助於問題的解決,反而使問題複雜化。
雖然正式會議只有21日整整一天,但各國代表的會場下交往顯然超出正式會議見面,峯會下的雙邊會見和多邊會談也將展開,聊聊天、見見面、隨意走走看看,相互交流交流看法,本就是促進溝通和交流的方式。(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