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剛剛過去的5月20日是第25箇中國學生營養日。兒童和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他們的身心健康關係着中華民族整體素質的提升和國家的長遠發展。那麼現如今孩子在營養與健康方面存在哪些問題?爲什麼我們身邊的“小胖墩”會越來越多?如何讓孩子在吃得飽的同時還能吃出營養、吃出健康,近日,記者就這些問題展開了走訪……
全國中小學生
不健康飲食行爲普遍
在第25箇中國學生營養日前夕,由中國學生營養與健康促進會、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等主辦的學生營養日系列活動在京舉行。活動儀式上,中國學生營養與健康促進會副會長馬冠生博士在會上發佈了《倡導學生食育,圓夢中國少年》的2014年中國兒童少年營養與健康報告。
根據該報告,目前,我國中小學生不健康飲食行爲普遍,部分城市小學生、初中生和高中生每週有3天以上不吃早餐的比例分別爲4.9%、10.2%和8.7%,有超過80%的中小學生早餐營養質量較差。
同時,中小學生普遍食用零食,食用冷飲類、油炸類及薯類等營養價值低的零食的比例上升,而食用新鮮蔬菜水果類、穀類等營養價值高的零食的比例下降。
許多孩子有邊吃飯邊看電視的習慣,特別是晚飯,正是動畫片播放的時間,孩子常常把心思放在電視上,嚴重影響了進餐。有調查顯示,北京等7城市中小學生中約有16%看電視,使用電腦/上網時總是或經常食用零食。
飲料在中小學生中消費很普遍,消費量呈不斷上升的趨勢。其中,含糖飲料的飲用比例上升幅度明顯。而牛奶、酸奶以及果蔬飲料的飲用比例呈下降趨勢。
此外,城市中小學生食用西式快餐比較普遍。一項7城市的調查顯示,65%小學生食用西式快餐,初中生和高中生爲85.5%和53.6%。
1本市情況
近三成中小學生不是每天吃早餐
根據前不久出爐的《天津市少年兒童身心健康現狀調查與研究報告》,有關本市中小學生吃早晨的狀況爲:表示“每天都吃”早餐的學生達到73.1%,“多數時間吃”的佔16%,“很少吃”的佔10.2%,“從來不吃”的佔0.7%。
調查中,問及少年兒童“如果你不是每天都吃早餐,主要原因是什麼(有幾項選幾項)?”回答“不餓或早上不想吃東西”的比例最高,達到52.6%;其次是“沒有足夠的時間”達到36.6%;其他按比例從高到低依次是:“嫌麻煩不願意吃”7.4%、“不喜歡吃早餐中的食物”7.2%、“覺得吃不吃無所謂”6.7%、“節食或減肥”4.7%、“爲了省錢”3.5%,另有其他原因6.2%。
此外,當問及少年兒童生病情況:“上學期,你有過下列情況嗎?(有幾項選幾項)”回答:“帶病上學”25.4%、“請病假”37.5%,曾經“吃藥”44.3%、“打針”25.3%、“輸液”16.8%、“住院”2.9%、“因病休學”2.8%,明確表示“沒生過病”的只有31%。
2本市情況
洋快餐、方便麪受中小學生青睞
同時根據《天津市少年兒童身心健康現狀調查與研究報告》,在日常飲食中,“洋快餐”、“方便麪”、“保健品”並非適宜少年兒童,但卻受到一些孩子和家長的青睞。
調查數據顯示:經常和有時食用洋快餐、方便麪的都高達4成以上,這個巨大的比例反映了在少年兒童飲食方面存在的隱患;同時,不同程度吃過保健品的少年兒童有29.5%,儘管經常和有時食用的比例只有13.9%,但對未成年的孩子而言,保健品未必是其成長所必需。
3本市情況
家長對孩子健康關注度低於“學習成績”
學習負擔重是對少年兒童身心健康的最大威脅成爲不爭的事實,解決這個問題,不僅需要教育制度改革、對學生評價標準的更新,更需要直接進行少年兒童教育的老師、家長教育價值觀的轉變。
在《天津市少年兒童身心健康現狀調查與研究報告》相關課題的調研中,面對“你覺得父親、母親、老師最關心你哪一方面?”這個問題時,中小學生給出的答案顯示,父母和老師最關心自己的是“學習成績”,而“身心健康”和“吃飽穿暖”選項的比例並不高。(具體調查結果見右側圖表)
4本市情況
中小學生肥胖患病率逐年上升已超兩成
在今年5月20日第25箇中國學生營養日到來之際,2014年天津市學生營養日宣傳活動在本市津南區南華中學舉行。活動中,天津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發佈了覆蓋全市的學生體質健康監測結果,數據顯示:本市學生肥胖患病率逐年上升,2013年達21.71%;本市學生營養不良患病率仍處於較高水平,2013年爲13.78%;全市學生貧血患病率2013年爲9.26%,農村明顯高於城市。目前全市中小學生面臨着營養不良與肥胖的雙重營養健康問題。
“學生時期不良的飲食習慣會成爲成年後罹患心腦血管病、高血壓、糖尿病、肝膽疾病等多種疾病的誘發因素。”天津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副主任、中國學生營養與健康促進會常務理事江國虹介紹說,近年來,本市中小學生挑食、厭食、偏食的人數日益增多,很多學生養成了喜吃零食、不愛吃主食的習慣,再加上學習、精神壓力大,學生出現營養不良、貧血等疾病的情況居高不下。此外,由於很多學生和家長缺乏合理營養知識,學生片面地攝入高脂肪、高蛋白食物,加上運動量不足,學生超重、肥胖症患病率也在逐年升高。

專家支招
市疾控中心副主任、中國學生營養與健康促進會常務理事 江國虹:學生怎樣吃才營養?
問:早餐該給孩子吃什麼最有營養?
江國虹:吃早餐的習慣非常重要,因爲經過一夜的食物消化和吸收,早上是空腹狀態,早餐是一天營養的開始。
另外,早餐要吃好。不吃早餐或早餐營養不充足,會影響孩子的短暫記憶力和邏輯思維或身體耐力。
早餐還要注意品種的搭配。應包括:穀類的食物,如全麥麪包等;動物性的食物,如雞蛋、火腿腸或雞肉等,雞蛋可以煮或炒着吃;要有奶類,如牛奶或酸奶、奶酪等奶製品。
往往容易忽視的是,早餐應該有蔬菜和水果。因爲蔬菜、水果能夠提供給人體需要的礦物質和微量元素,這對孩子的生長髮育和智力發育非常重要。
問:孩子每天在學校都會參加陽光體育活動,但身材依然很胖,作爲家長是否還應要求孩子加大運動量?
江國虹:想要預防學生肥胖,不僅家長和孩子都應瞭解合理調配膳食的營養知識,做到葷素搭配、粗細搭配、均衡營養,還應讓孩子養成適量運動的生活習慣。
家長要注意從小培養孩子良好的飲食習慣,不偏食糖類、高脂肪、高熱量的食物;避免經常吃油膩的食物,少吃油炸食品;平時不暴飲暴食,少吃零食;要控制含糖飲料的飲用,養成飲用白開水的習慣。最重要的是三餐要規律,應按照早餐30%、午餐40%、晚餐30%的比例來完成一日進食。
兒童、少年應每天進行充足的戶外運動,以增強體質和耐力,對於已經肥胖的孩子,運動也是減重的有效方式。加強體育鍛煉與戶外活動,是預防肥胖發生的重要措施,如跑步、爬山、游泳、滑雪、踢球等等。中小學生應該做到:每天累計至少60分鐘中等到高強度身體活動,因爲大於60分鐘的身體活動可以提供更多的健康效益;大多數日常身體活動應該是有氧活動,同時每週至少應進行3次高強度身體活動,包括強壯肌肉和骨骼的活動等。
問:孩子特別喜歡薯條、漢堡這類西式快餐,不知中餐和西餐相比,哪個更有營養?
江國虹:飲食最重要的原則是“均衡營養、適量運動”。無論中餐或西餐,重點都是根據自己平時的飲食情況,強調均衡和適量。例如西式快餐,烹飪主要是炸和烤的方式,由於其動物性食物佔的分量比較大,可能脂肪提供的能量是非常高的。如果天天讓孩子吃快餐,一直都處於能量攝入過剩的狀況,那麼體重肯定會增加。所以人體能量的攝入和消耗,應該保持均衡的狀態,即吃多少、消化多少,體重才能保持穩定和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