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現在正是藍莓上市的季節,今年藍莓剛上市的時候賣到100塊錢一斤。”薊縣馬伸橋鎮宣傳員馬伍豔告訴了記者這個好消息。於橋水庫水源保護工程啓動後,薊縣於橋水庫庫區對種植業結構進行了調整,作爲藍莓種植基地的馬伸橋鎮迎來了第一個藍莓豐收季節。
坐落在於橋水庫北岸的馬伸橋鎮按照薊縣種植業調整規劃,全鎮將完成3000畝的藍莓種植規模,目前,已經完成了1300畝。從五月份開始,第一次的藍莓收穫季節已經到來,沉甸甸的果實已經掛滿了枝頭。
馬伍豔告訴記者,前三年,要控制藍莓的掛果數量,一畝地產量控制在1500-2000斤。到了第五六年,藍莓進入了豐產期,一畝地產量可以達到4000-5000斤。今年,藍莓上市價格達到100元-120元/斤,預計全年平均下來也得在50元以上,一畝地七八萬元是差不了的。
不過,以前這裏的村民生活可不是這個樣子,村民種玉米、小麥等大田作物,一畝地收穫也就四五百塊錢。用村民的話講,種大田作物和種藍莓的收益“沒的比”。
今年以來,馬伸橋鎮利用於橋水庫保護工程不斷調整種植業結構,以藍莓爲主導,打造京津兩地的藍莓生產基地。目前,全鎮已經發展30餘家藍莓專業種植戶,還引進了2家規模超過百畝龍頭企業,進行產業化生產。


說到種植藍莓,馬伸橋鎮的藍莓種植戶也是一個慢慢接受的新鮮事物。薊縣作爲遠近聞名的瓜果之鄉,如何讓果品產業升級發展,種植一些市場前景好、收益高的水果,一直是大家考慮的重點。從2008年-2009年,馬伸橋村開始進行了藍莓種植的嘗試,村民劉建國就是最早一批從事藍莓種植的農戶。
“最後選擇藍莓,是因爲我們馬伸橋這個地方土壤環境適合種藍莓,一般來說,藍莓適合微酸性的土壤,PH值在5.5左右最爲適宜,我們這裏基本上就是這種土壤。”當時任聯合村黨支部書記的劉建國告訴記者。
爲此,薊縣和馬伸橋鎮還組織了村民代表到遼寧丹東學習。雖然都說種藍莓賺錢,但是這畢竟還是個新鮮事物,之前這裏的村民沒見過、也沒種過,能不能種好、能不能賣得上價來、建溫室大棚投入這麼多,究竟能不能賺回來,大夥兒心理沒有底,真正開始乾的沒幾戶。
劉建國說:“種藍莓雖然一開始有投入,但是種上之後,不愛招蟲,不用打農藥,用鋸末和牛糞拌一拌就當肥料,省下了花費錢,而且藍莓極節水,一週滴灌一次就夠了。”作爲第一批種藍莓的農戶,劉建國的藍莓現在已經進入了豐產期,去年他家2.5畝藍莓,賺到了15萬元。
發展藍莓種植,不僅讓農民自己的小家富裕了,也讓於橋水庫這座天津的“大水缸”乾淨了。據瞭解,每年影響於橋水庫水質的因素之一,就是使用的農藥、化肥殘留隨雨水進入水庫。如今,種藍莓不打藥、不施肥,每年流入於橋水庫的農藥化肥殘留物質也就大大減少。
實現“既治污、又致富”的“雙贏”,馬伸橋鎮藉着薊縣於橋水庫保護調整種植業的良機,擴大了藍莓種植規模,3000畝的藍莓種植基地正在快速建設。目前,一家從遼寧丹東引進的藍莓種植企業,已經在馬伸橋鎮投資興建了藍莓種苗種植基地,年生產1200畝種苗。
不僅如此,該企業還是看好薊縣地處京津冀之間的優越地理優勢和薊縣旺盛的旅遊人氣,計劃修建一座藍莓酒莊,吸引更多人來此修建度假、品嚐藍莓美酒。
據悉,隨着馬伸橋鎮藍莓種植規模的不斷擴大,鎮裏也已經爲今後的銷售做了準備,他們成立了藍莓經銷專業合作社,積極幫助農民與市場對接,及時瞭解藍莓銷售行情,讓農民們通過種植藍莓走上一條農民增收和環境保護並行的可持續發展之路。(記者霍豔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