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八大支柱產業格局不斷優化,戰略性新興產業所佔比重逐年增長;促進經濟發展專項資金向萬企轉型升級傾斜,中小企業將獲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智慧濱海工作持續推進,人們的工作和生活悄然改變;多舉措開展節能降耗工作,新區節能降耗將“更上一層樓”……自新區政府成立以來,新區在工業經濟、智慧濱海、民營經濟與中小企業、節能工作等方面取得了快速發展。今年,新區經濟和信息化工作還有哪些亮點、智慧濱海將爲市民帶來哪些全新的生活體驗?日前,記者就今年新區經濟和信息化工作專訪了濱海新區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主任夏青林。
“繪製”能源地圖 六措施促“美麗濱海”建設
記者:今年的節能降耗工作將從幾個方面着手,較往年相比將呈現出哪些亮點和特點?
夏青林:經信委作爲濱海新區節能降耗的主管部門,自覺把節能降耗工作同建設“美麗濱海”有機結合起來,今年將採取“繪製能源地圖”、搭建節能管理平臺、實施重點節能工程、開展“節能之星”爭創活動、推動燃煤鍋爐節能改造和完成百家企業清潔生產審覈等六項措施,助力新區節能降耗“更上一層樓”。
其中,“繪製”能源數字地圖工作是今年我們的一項重點工作之一,此項工作將在鍋爐改燃或併網調查的基礎上,逐步擴大重點用能單位調查範圍,結合地理信息共享服務系統(GIS系統),標註企業基本狀況及能耗信息,最終形成具有彙總、分類、分析、預警、監測等功能。同時,我們還將大力扶持燃煤鍋爐改造、工業餘壓預熱利用等20項節能工程,並開展“節能之星”爭創活動,實現企業節能由“讓我做”到“我要做”的轉變,截至目前,共有15家企業簽訂自願協議,實施50個節能項目,預計年節約9.2萬噸標煤。按照《美麗濱海一號工程》的“清新空氣”行動要求,我們已對新區燃煤工業鍋爐和園區自備鍋爐進行全面調查,並提出改燃、併網、改造方案。此外,今年還將推動六大高耗能企業總數不少於100家,開展清潔生產審覈,提高企業清潔生產水平。
今年是建設“美麗濱海”的第一年,經信委將按照國務院節能減排工作會議的要求,結合濱海新區的實際情況,狠抓節能降耗工作,確保完成新區生產總值能耗下降4%、主要工業固體廢棄物資源綜合利用率保持在98%以上的目標,爲“美麗濱海”建設做出應有貢獻。
戰略性新興產業 有望成爲新區新的主導產業
記者:八大產業是新區的經濟支柱,近幾年來,新區哪些產業發展勢頭最猛?新區產業格局是否發生變化?
夏青林:濱海新區八大優勢產業包括航空航天、汽車及裝備製造、石油化工、電子信息、糧油輕紡、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節能環保產業。2013年,新區八大優勢產業累計完成工業總產值14250.6億元,佔全區規模以上工業的比重爲88.3%,帶動新區工業總產值增長9.6個百分點,是新區工業經濟增長的主導力量。新區八大優勢產業中,汽車和裝備製造、石油化工產業穩居前兩位,2013年,工業總產值分別完成5084.6億元和3327.6億元,兩個產業增速平穩,佔新區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一半以上,達到52%。
相比之下,電子信息(新一代信息技術)、航空航天、新能源新材料三個戰略性新興產業增長較快。其中,電子信息是支柱產業,完成工業總產值2688.2億元,增長25.1%;航空航天完成工業總產值385億元,增長59.1%;新能源完成工業總產值335.6億元,增長19.4%。糧油輕紡、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三個優勢產業保持穩定發展態勢。
從統計數據看,新區八大優勢產業格局正在逐步發生着結構的優化,最爲明顯的特徵是戰略性新興產業所佔比重正在逐年增長,這其中不僅包括我們剛剛提到的新一代信息技術、航空航天、新能源新材料等產業板塊,還涵蓋了汽車和裝備製造中高端裝備製造的部分。這些產業板塊將逐步成長壯大,並有望發展成爲濱海新區新的主導產業。
多項舉措支持企業轉型升級
記者:今年,全市倡導萬企轉型升級,新區萬企轉型升級工作將從哪些方面入手?將採取哪些措施幫助企業進行轉型升級?萬企轉型升級工作將爲新區的中小企業帶來怎樣的發展機遇?
夏青林:一般來說,企業的轉型升級可以從轉型和升級兩個層面來理解。轉型,就是一種狀態向另一種狀態的轉變,包括轉行和轉軌,前者表現爲企業在不同產業之間的轉換,後者表現爲不同發展模式之間的轉變。升級,就是企業提高邁向更具獲利能力的資本和技術密集型經濟領域的能力的過程,即企業在產業鏈和價值鏈上位置的提升,一般通過創新和整合來實現。
新區企業轉型升級工作重點是廣大中小企業、民營企業的轉型升級,將遵循《天津市萬企轉型升級行動計劃(2014-2016年)》改造提升一批、產業轉型一批、關停重組一批和載體提升一批的路徑。結合新區實際,我們將轉型升級工作的主體聚焦於科技型中小企業,將轉型升級工作的方向聚焦於細分產業。還要將新區層面的各類政策形成合力,將每年近10億元促進經濟發展專項資金的支持重點向納入轉型升級計劃的企業傾斜,讓各類促進經濟發展的政策惠及轉型升級企業。
這項工作爲新區廣大中小企業的發展帶來了重要的發展機遇。首先是寬鬆的政策環境,濱海新區現有的促進經濟發展20餘項政策,天津市新近出臺的《天津市萬企轉型升級行動計劃(2014-2016年)》及10項配套扶持政策、《天津市委、市政府關於進一步加快民營經濟發展的意見》,以這些政策措施爲引導,爲推動中小企業轉型升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其次是公平的市場環境,在已經出臺的《濱海新區企業轉型升級實施方案(2014-2016)》中也明確提到,新區的轉型升級工作要以市場爲導向,對市場篩選出來的生存能力強、成長性高的企業加以重點扶持和培育,從而促進新區經濟的整體健康發展。還有就是良好的載體環境,未來政府將加大支持力度,進一步優化企業發展載體空間佈局。
未來三年約100個信息化項目在建或擬建
記者:“智慧濱海”工作建設進度如何?今年還將有哪些重點工作“上馬”?
夏青林:“智慧濱海”建設是以電子政務爲先導,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推動信息基礎設施全面升級,促進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發展。新區作爲“中歐綠色智慧城市”試點城市之一,正在積極推動與歐盟城市有關智慧城市建設方面的交流與合作。目前,新區的電子政務專網、電子政務雲中心和地理信息共享服務系統(政務版)“三個一”建設完成,並正式運行。已有7個委辦局基於“三個一”部署了15個應用系統。同時,在“三個一”基礎上,將進一步籌劃智慧濱海建設新佈局。《智慧濱海頂層設計及頂層項目規劃》已基本完成,《智慧濱海評估指標體系》正在建立中。未來三年,各委辦局、7個功能區有約100個信息化項目在建或擬建,內容涉及政府工程、城市管理、經濟建設、民生領域等方方面面。
下一步,我們將進一步統籌“智慧濱海”建設,依託“三個一”,今年全區重點推進三大基礎信息庫建設。地理信息共享服務系統(GIS平臺公衆版),在GIS平臺政務版基礎上進行建設,今年完成並上線運行,爲新區各部門和廣大市民提供服務。人口數據庫及共享平臺,可實現新區各部門與公安的數據共享、應用共享和應用系統間的互操作共享,將於今年完成建設並上線運行。新區企業法人數據及共享平臺項目已啓動,也將於今年完成建設並上線運行。濱海新區電子認證註冊服務點(RA)、黨政機關短信公共平臺、經信委的專項資金項目管理系統等一批公共項目建設工作正在推進。濱海新區視頻監控網將按照“智慧濱海”佈局總體要求,統籌建設,方案正在完善中。此外,區內行政許可服務等8大行政系統,數字城管、智能交通等5大管理系統,數字醫療、數字教育、數字文化等3大民生服務系統的建設工作,也都在持續推進中。
政府人員和市民都將享受“智慧濱海”的便利
記者:“智慧濱海”完工後,政府工作人員和普通市民的工作和生活將有哪些變化?
夏青林:關於“智慧濱海”帶來的好處,我想說智慧城市建設是城市信息化建設的高級階段,是一個持續建設、逐步完善的過程,有起點而沒有終點。“智慧濱海”的建設目標是實現“優政、興業、惠民”。
在濱海新區,隨着“智慧濱海”不斷取得階段性進展,無論政府工作人員還是普通市民,都將不同程度感受到其帶來的好處。例如,協同辦公系統的使用,令區委、區政府、各個委辦局之間實現了無紙化辦公與文件的快速傳輸,極大地提高了政府辦公效率。新區GIS平臺的建設,打破行政壁壘,各單位能夠基於同一平臺共享數據。新區政務網推出WAP版結合APP移動客戶端的形式,方便市民和企業瞭解新區和在新區的生活、辦事、投資等。新區的工商保險系統,規範了工傷保險系統申報程序,實現網上政務公開、網上申報、網上協同審批和辦公管理,爲廣大市民縮減了工傷保險的報批時間。市民和遊客可以通過電腦、手機登錄新區的旅遊資訊網,方便地查詢新區的旅遊景點、酒店、餐飲娛樂等旅遊信息。
隨着“智慧濱海”建設的持續推進,將有更多的便民、惠民項目“上馬”,不斷拓寬政府爲民服務的渠道。未來所有公共服務建設,將會以“人”爲中心進行整合,無論政府工作人員還是普通市民均可通過終端手機、電腦、有線電視等多種途徑,享受到各種各樣的公共服務、政府服務和商業便民服務等,真正實現電子政務高效便民、城市管理精細智能、公共信息服務惠及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