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日前,記者從2014腸病與糞菌移植學術會議上獲悉,全球首套標準化糞菌移植(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FMT)——智能糞菌處理系統研發成功並正式投入使用。該系統由天津大學精密儀器與光電子光程學院副教授趙友全團隊與南京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教授張發明團隊聯合研發。據介紹,該系統可以實現糞菌的自動採集、分離和純化,從而使得糞菌移植能夠實現全程質量可控,並有望納入標準化糞菌移植的臨牀指南當中。中國工程院院士、美國醫學科學院院士樊代明在會上高度讚揚了該系統研發成功對糞菌移植領域醫學發展的貢獻。
“糞菌移植,因爲和糞相關,一些普通市民會覺得有那麼一點不衛生,其實它移植的並非糞便,而是裏面的有益菌羣。趙友全介紹說:“它是將健康人糞便中的功能菌羣,移植到患者胃腸道內,重建具有正常功能的腸道菌羣,實現腸道疾病的治療。糞菌移植技術已被視爲一種特殊治療方法,用於多種疾病的治療。“
目前,進行糞菌移植的難點是,許多流程都要人工進行,效率低,質量不可控,糞便中一些成分,比如寄生蟲卵,人工很難分離,而且醫護人員要忍受異味。
標準化糞菌移植——智能糞菌處理系統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這些問題。該系統包括光電檢測、自動控制和與之配套的操作軟件等,用於採集糞便、分離糞菌,獲得高度純化的菌羣,再經內鏡或者引流管將量化的菌液注射到患者十二指腸末端。
“這些流程,若人工操作需要1到2個小時,而智能系統操作僅需10到15分鐘,方法標準,質量可控。而且系統還安裝有除味裝置,無論對醫生還是患者都是好消息”。
“我們雖然不是醫生,但也想爲患者解除痛苦”。趙友全能與“中國開展現代標準化糞菌移植第一人“、該領域國際知名專家張發明聯合研發該系統源於一次偶然。
一次會議上,張發明和趙友全聊起,希望能有一臺自動化儀器,輔助甚至代替醫生進行糞菌移植治療工作。從事分析儀器技術研究的趙友全開始沒“接招“,一方面他認爲該項工作很有意義,科技人員有責任和義務幫助醫療人員解決實際問題,但另一方面他確實對醫學領域知之甚少,擔心不能很好地滿足臨牀技術要求,解決實際應用問題。
趙友全決定先去了解下情況。“我和十幾人的研究團隊懷着好奇的心態去了南京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該醫院的消化醫學中心複雜腸病團隊將糞菌移植作爲難治性炎症性腸病的關鍵挽救治療,曾獲得了重要臨牀發現。”我們看到了各種難治性腸病患者,有的患者一天去40多次衛生間,打止痛針都無法止痛,太痛苦了“。趙友全團隊跟蹤了整個糞菌移植治療過程,經歷了從選擇糞菌捐者,人工準備、採集糞便,爲患者移植菌羣的全過程。”術後不到半小時,患者痛感開始減輕,兩天後就可以出院了“。
看到糞菌移植技術爲患者帶來的”神奇“療效,趙友全團隊堅定了要研製自動化儀器輔助醫療工作的決心。在研發過程中,他們去了20多次該醫院,學習、體驗,跟蹤臨牀……而醫院相關人員來了天大10多次,交流效果和體驗。就這樣”你來我往“近1年的時間,標準化糞菌移植(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FMT)——智能糞菌處理系統終於研發成功,在2014腸病與糞菌移植學術會議首次發佈。該醫院黨委書記季國忠表示,目前醫院方面已經成立了腸病治療小組,今後在糞菌移植和腸道疾病的治療上,會更加規範相關診療。
糞菌移植技術被美國時代週刊評爲“2013年十大醫學突破”之六、克利夫蘭醫學中心所評2014年的“世界十大醫學創新”、2014年世界經濟論壇所評2014年有望實現的“世界十大前沿技術”。該技術不僅可以治療腹瀉、便祕這些胃腸道病症,還有糖尿病、肥胖症、自身免疫性疾病、腸道過敏性疾病、神經發育異常和神經退行性疾病等。迄今,全世界已有數千例患者接受了糞菌移植治療。